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浅谈非遗传承人的立体化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无形文化遗产,在维系一个民族或整个人类成为有机整体、了解民族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艺术和科学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和社会等价值。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现代社会,打破传统口传心授的局限,将现代社会的因素融入传承人培养的体系,成为了如今非遗传承人培养的新突破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及其传承所面临的困境,政府和民间都开始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特别是潜在传承人的培养,并
-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 周年访谈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作为2009年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牵头社区(群体),十年来,贵单位在确保项目存续力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怎样的保护成果?赵玉春: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中国人关于传统木结构建筑设计、建造的完整
-
上海红色非遗资源的存在形式初探 2020-06-01
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是红色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具有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多重功能与价值的独特资源。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分为红色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红色非遗”)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各类故居、旧居、雕塑、纪念物等有形的文化形式,后者则主要包括以讲述和传播红色历史、红色风物、红色人物事迹为主要内容的红色传说故事、红色曲艺、红色戏剧等。
-
巴渝巫文化衍生品研发策略探析 2020-06-01
针对巴渝巫文化的文化主题,对巴渝巫文化的现代文化衍生品进行创意设计研究,解决了传统巴渝巫文化濒临灭绝和弱化的问题,大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生态保护水平。本文在进行文创衍生品保护性开发方面,做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思考路径和设计策略方法。这对其他非遗文化做出文创产品研发也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创意维度思考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主要经历了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三种保护方式,并不断结合立法保护推进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持久性和完善性。抢救性保护是基础,整体性保护保障,生产性保护是动力,立法保护是支撑。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
-
中国“藏医药浴法”被列入非遗名录 2020-06-01
2018年11月28日,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第40个入选《非遗公约》名录的遗产项目。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
-
汉麻“编织”致富路 2020-06-01
每隔一段时间,非遗传承人张璟就要去村里“收货”.推开宁夏银川市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农民文化大院培训室的房门,欢声笑语“扑面”而来.只见20多名村民正围坐在长桌旁,手上有节奏地摆弄着麻绳和钩针.钱包、杯垫、地垫……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编织品.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璟两年前就开始在滨河家园四村开展麻编工艺技能培训,不仅手把手免费教授村民用汉麻编织各类物品,还以计件的方式批量收购,用于后期加工和制作.
-
守护乡韵 传承非遗 2020-06-01
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执法检查督促相关工作依法开展,让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后继有人。聚焦非遗保护马鞍山市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0项,其中国家级2项(当涂民歌、东路庐剧)、省级21项、市级54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3 5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21人、市级12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马鞍山市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