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仅要保护传承,也要创新发展。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传承,传承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发展。本文从提出"非遗"传承发展的主要内容与关键问题入手,通过对传承人、传承内容、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国际案例研究,总结出完善传承人培养体系、挖掘遗产背后普世价值观、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非遗"资源与文创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等有效经验,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参考。
-
非遗再设计——首创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设计论坛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2020-06-01
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彰显。可是,当下社会瞬息万变,许多新科技、新观念层出不穷,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创新非遗保护方式,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
2019年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在南平市建阳区举办 2020-06-01
2019年8月5日至7日,由省文旅厅主办,省艺术馆(省非遗中心)、南平市文旅局承办,南平市文化艺术馆(市非遗中心)、建阳区文旅局协办的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在南平市建阳区举办。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林守钦,非遗处处长苏忠明、省艺术馆馆长陈秀梅,南平市文旅局局长徐勇、建阳区区长魏敦盛等领导参加开班式,全省各设区市、县非遗负责人及骨干参加了培训
-
文化自觉视域下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的智慧结晶,非遗的产生渊源、传承脉络、情感表达及本身所蕴藏的文化本质和知识讯息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髓,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造成的文化生态失衡使非遗面临消亡的境地.非遗保护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特别是文化部门的高度关注.
-
皮影戏进社区“非遗”文化显魅力 2020-06-0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是一种不能生搬硬套的“活”文化,它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现代社会,有些“非遗”正在悄无声息地落寞,那么如何更好地传承“非遗”?如何让“非遗”走进社区居民的生活呢
-
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济南举办 2020-06-01
经过各省(区、市)推荐和专家遴选,全国共有131个曲艺项目参加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60个、省级代表性项目34个.全国的非遗传承人将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深厚文化内涵的优秀节目通过剧场展演、进社区演出等形式展示出来,全面体现近年来我国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
“一带一路”视角下乌兹别克斯坦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现状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开展,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笔者于2017年10月跟随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团队前往乌兹别克斯坦考察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通过集中的非遗田野调查、采访非遗传承人等方法初步归纳了乌兹别克斯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模式与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提炼相关问题,试图通过乌兹别克斯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察与研究为我国非遗保护提供案例及解决方案。
-
李永军:独辟蹊径的非遗保护人 2020-06-01
在下属眼中,他是一位开拓性领导;在合作伙伴眼中,他是一个幽默但要求严格的企业家;在年轻人眼中,和蔼健谈的他被亲切地称为"李爸"。他就是永新华韵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副会长李永军。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此指引下,李永军带领团队致力于在非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