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9 条数据
-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及外宣翻译现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贵州作为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省份,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在总结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试着初探其外宣翻译的途径,意在促进本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让全人类感知它的存在价值和感受它的魅力。
-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2020-06-01
文化创意产业是保持文化活性、传承优秀文化的服务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影响逐渐增大,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难题不仅体现在外部对行业的误解,也体现在产业内部行业没有统一的规范、行业工作者对个人创作产权保护不当等方面。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政策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分析国家发布的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为文化创意工作者了解产业动向、掌握文化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提出了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途径,包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校政企亲密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加速教产研落地;提高高校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参与度,为区域文化创意培养和储备人力资源;提高非遗传承人的创新意识,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市场融合等。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面临的问题探析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遗"是一个民族经历长久历史和社会变革后留存的文化印记,具有很高程度的社会属性,包括了本民族的思想、文化特征以及宗教信仰等等.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少数民族的鄂温克民俗文化和桦树皮制作技艺.对这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基本职责.本文阐述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
浅析荆州花鼓戏的传承——采访国家一级演员孙世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20-06-01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荆州花鼓戏孙世安项目前期工作会议在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湖北省潜江市)举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是在国家文化部非遗司指导下展开的国家级工程,是采用录像、录音、摄影等方式进行的关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文献建设和档案保存工作,以抢救为主,兼顾研究与传播的需要.经过省非遗保护中心与项目执行单位以及项目保护单位等多方的沟通和协商,针对荆州花鼓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世安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拟于2017年下半年启动[1].本文将荆州花鼓戏的传承作为观察点,以孙世安老师的"抢救计划"作为抓手,以荆州花鼓戏的传承情况分析当今文化传承现状.
-
非遗手工艺的当代创新转化实践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艺蕴含着中国文化的视觉基因和审美意境。非遗来源于日常生活,更应当回归于当代生活。如何帮助非遗手工艺重新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近年来引起多方关注的问题。新物种:非遗手工艺是一个生命体非遗手工艺在唐宋时期是国家核心的文化生产力之一,丝绸、瓷器、金银饰品等大量出口国外,建筑和字画影响了整个亚洲。当时供宫廷使用的非遗手工艺器物就是今天所谓的"高级定制",极尽华贵精美。而民间使用的手工艺生活器物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生活的智慧和地域审美特征,经过时间的考验被保留下
-
甘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项目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文章就甘南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项目保护现状、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项目数据库、互联网+"非遗"、政府主导下的经济与文化传承共同发展、创新传承艺术等保护措施。
-
济南市鲁绣传承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 2020-06-01
鲁绣,是山东地区代表性刺绣,史称“齐纨”“鲁缟”,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兴于春秋,盛于秦汉,历经时代更迭传承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手工艺受到了极大冲击,鲁绣行业日渐式微。为加大对鲁绣行业的关注与扶持力度,济南市、山东省分别于2008年、2009年将鲁绣列入济南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山东省省级非遗代表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发展研究——基于山东的现状考察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研学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组合型新名词。从广义上说,非遗研学指以非遗为对象的研究性学习,它伴随着非遗的传承过程而广泛存在,此前常被冠以"进修""修学""实践"等名称;从狭义上说,非遗研学专指将非遗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包含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