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3)

共检索到 23 条数据

  • 我国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以昌黎皮影戏为例 2020-06-01

    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较大冲击。昌黎皮影戏作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和重要文化价值的传统表演艺术,在现代化语境中逐渐失去了年轻的观众群,演出市场极度萎缩,技艺传承后继乏人。但是,新技术手段的出现与文化传播的新环境也带来了发展机遇。紧跟时代潮流,结合文化传播的力量进行创新探索,才能保持昌黎皮影戏等表演类传统艺术的持久生命力。探讨昌黎皮影戏在当代的发展困境与机遇,能够为我国表演类非遗保护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 民众生活中的岫岩满族皮影戏及其传承保护 2020-06-01

    岫岩满族皮影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文重点呈现了民众生活世界中岫岩满族皮影戏的现实存在状态及其传承与保护。不断式微、陷入困境的岫岩满族皮影戏,一方面展示了民间社会在非遗整体性保护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昭示出统合政府和民间社会双元主体力量在公共文化非遗保护中的重要意义。

  • 非遗创新的地方实践与理论思考:以岫岩皮影戏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问题是学界当前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各地非遗实践活动的一个重点。其中,传承与创新的矛盾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界和实践者,已成为我国非遗保护领域面对的两大主要挑战之一。在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宏观讨论基础上,以岫岩皮影戏为个案,从其历史变迁和现实困境出发,我们可以来认识它的创新实践,探讨非遗创新的内在动因、实践主体以及创新与传承的相互关系等问题。通过地方性的经验和思考,在实践和学术层面,对当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建设方针指导下的非遗创新有所贡献。

  • 人工智能时代下皮影戏在动画创作中的活化与再造 2020-06-01

    皮影戏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百戏之母"。如今随着文化娱乐的多元化,皮影戏作为传统民间艺术遭到了极大的冲击。文章以《Shadow Art》动画影像为例,旨在研究皮影艺术引入人工智能(AI)技术这一课题。通过人工智能Tensor Flow技术将皮影图形元素移至于动画影像中,形成独有的动画艺术效果,这验证了人工智能应用于非遗传统艺术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人工智能为动画创作提供了新路径,皮影戏也在动画影像中进一步实现了活态传承。

  • 襄阳大越调皮影戏艺人李有生口述史 2020-06-01

    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大越调皮影戏,是汉水流域的传统民间戏曲,也是襄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有生是市级"非遗"传承人,十五岁学习大越调皮影戏,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大越调皮影戏的表演、保护和传承,他对大越调皮影戏的口述史,是研究大越调皮影戏的宝贵资料。

  •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 ——以皮影戏为例 2020-06-01

    上海是一座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国际化大都市,非遗的外宣翻译是重要的文化交流媒介手段。文章以海派皮影戏为例,分析上海非遗文化外宣翻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对上海非遗文化普及、人才培养、推广途径等逐一研究探讨并给予了相关解决方案及建议。

  • 海上“丝路”的“非遗”印记 ——精美的龙泉青瓷 2020-06-0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蜚声世界的物质文化遗产,如长城、敦煌莫高窟,还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我要和同学们分享的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京剧、昆曲、皮影戏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带有航海特色的"非遗"瑰宝。现在你来和我一起看看吧!唐代以来,特别是"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相应地,海上丝绸之路日益活跃起来,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外贸交易的主要途径。

  • 文化传播视角下非遗数字化记录与传播媒介研究 ——以东北皮影戏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就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所世代传承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1]与物质文化相比,非遗是以人为载体的文化,世代相传,并表现出独特的人文关怀,被誉为"人类精神的家园"。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非遗受到外来事物的冲击,呈现出发展的疲态。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传播媒介的多样性在冲击着非遗原有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非遗单一的传承与传播方式。笔者于2016年至2019年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