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67 条数据
-
泰山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2011 年5 月23 日,泰山传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文学项目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沉淀,是民间传统的精髓,也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非遗,就是保证那段悠久的历史,就是将民族传统传递下来,将民族精神发扬下去
-
基于智慧教学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教育研究 2020-06-01
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勇敢和智慧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教学日益成熟,在校园教育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对于我国精神文化教育,特别是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有助于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本文从智慧教学的角度出发,立足山东省非遗文化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有效的实现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推动"齐鲁文化传承"工程的开展,促进山东文化的繁荣。
-
渝东南地区音乐类非遗传承教育研究调查 2020-06-01
渝东南地区有非常丰富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在经济发展的冲击下演变为以传承人进基地的传承教育为主,尽管有所成效,但是仍旧暴露出轻视传统民间文化、课程体系不完善、传承人文化程度有限等实际问题。对音乐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与教育的互动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帮助我们思考并探索出一条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有效途径。
-
政和县杨源乡四平戏活态传承的策略研究—四平戏老戏新作《九龙阁》创作有感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中,活态性的传承应是核心,而传承人又是活态性的核心,传承人的因素在很大的层面上决定了非遗传承的广度和深度。人是活态性的,有了这个核心的活态性才有非遗的活态传承。本文从四平戏的活态性现状、活态传承人的现状、活态传承的机制现状及活态传承的策略构想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让几近消亡的四平戏剧种进入大众视野,得到保护与传承。
-
基于语料库的非遗文本翻译研究路径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是深化改革开放背景下民族文化外宣的重要手段,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外宣的有效性。利用语料库对非遗文本翻译进行研究,是提升翻译质量的有效途径,具有科学性可靠性等特点。本文旨在探讨利用语料库进行非遗文本翻译研究的路径,指出构建语料库,辅助以计算机统计软件,通过归纳分析,最终提出基于较大规模数据的科学可靠的翻译原则和策略,是持续提高文本的翻译质量的有效手段。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命名研究 2020-06-01
非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提倡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新时期,非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是文化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命名传承人,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的命名认定,有利于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激发出传承人带徒传艺的热情,为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维系人类文化多样性作出新的贡献。通过对传承人定义、调查和认定,明确调查、认定传承人过程中的具体程序和内容,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完善
-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性转型研究——以傩戏为例 2020-06-01
贵州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在急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如何有效的保护贵州非遗的传承和发展,逐步改变传统的口授心记的方法,使贵州非遗文化在数字化时代能够迅速传播并突显贵州民间、民族、民俗文化的价值,文章通过对分析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提出非遗数字化的价值和意义,并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为例,论述了数字化在贵州非物质文化发展、传承中的作用。
-
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但是,受社会文化环境变迁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严峻挑战,面临非遗财政经费支持不足、专职人员缺乏、传承人面临后继无人的断代困境等问题,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因此,要加快从政府组织引导,完善传承机制,加大基地建设、经费投入、人才培育以及宣传推广力度,完善市场运作等方面采取措施,保护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