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61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开发与营销模式策略探索 2020-06-01
我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域有显著的“非遗”时代地方文化特色。本文从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开发“非遗”文创产品、探索“非遗”文创产品营销模式及营销策略几方面,浅谈了对地域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挖掘;基于传统手工艺市场的现状,尝试对“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营销探索新思路。通过创新地方非遗文创交易平台,整合多种营销方式,树立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品牌形象,打造“非遗”文创产业链,促进地方“非遗”文化市场的繁荣。
-
三门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建设中发展策略研究 2020-06-01
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三门峡城市建设中的互动发展进行研究,用开放的视角全新的认知三门峡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现实背景下的保护优势与障碍进行剖析,结合三门峡市实际情况,提出关于三门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城市建设中互动发展课题的建议策略,对三门峡非遗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山东非遗文化衍生创意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2020-06-01
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衍生创意产品开发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人们重要的精神财富,现阶段在社会发展中保护与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关键内容,并且在非遗文化保护中,衍生创意产品已经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围绕着现阶段加强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积极作用与必要性、山东非遗文化衍生创意产品开发的途径与策略两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与探讨。
-
圈头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活态保护研究 2020-06-01
圈头村位于雄安新区白洋淀中央,文化遗产丰富,孕育了圈头音乐会、芦苇画、苇编、圈头少林会、白洋淀丧葬习俗等一批有白洋淀淀区特色的民俗、民间技艺与民间信仰。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和新区建设的关系,提出“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文章以雄安新区圈头村为例,提出结合建筑要素和环境要素将自然遗产、文化景观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融合,以实现整体保护是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策略。
-
河北非遗文化融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 2020-06-01
作为传统历史文化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凝集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宝贵的智慧结晶。本文简要论述了非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辩证性关系,并详细地探讨了当代社会背景下,应如何将河北非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以有效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
-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策略研究 ——以雅安市为例 2020-06-01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五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四川黄金段背景下,雅安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与开发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经济、政策、制度等诸多现实原因,非遗保护传承与文化产业开发现状并不十分乐观,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在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基础上,试图为如何利用相关政策优势,在保护中挖掘和传承非遗,并将其转化为文化资本,促进非遗产业化,最终实现雅安非遗有效保护、合理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
非遗视域下山西特色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研究 2020-06-01
所谓"地上文物看陕西,地下文物看山西。"山西历史悠久,物质资源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古代东方的"艺术博物馆"。近些年来,山西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创产为当地带来的文化传播效益与经济效益也逐渐成为当前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以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下的文化资源实际为背景,将山西特色文创产品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山西文创产品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非遗视域下山西特色文创产品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为山西特色文创产品提供一些可持续的产业发展的路径。
-
融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播研究 2020-06-01
中国自2006年公布的518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至今已经达到1372项,虽则名目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承与创新却处于“危机重重”的环境中,如何在当前环境下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刻不容缓。文章试论在“融媒体”语境下,明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现状,探寻其发展的优势,进而找到其创新传播的策略,提升非遗创新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