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12 条数据
-
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 2020-06-01
白族大本曲(以下简称"大本曲")是流传于白族民间的一种特有的说唱艺术,是宝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大本曲仍然深深扎根于白族人民生活之中。在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中,大本曲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大本曲的发展正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和群众基础日渐衰落等种种困境。曲本、手稿、证书、道具、照片、音频和视频等档案材料能够原真地记录大本曲文化遗产,因此建档保护是大本曲非
-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教学启示 2020-06-01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对于传承中华文脉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目标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因此,在倡导以文化创意带动产业发展升级的新形势下,高等艺术院校要培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本次课程以"传统新造"为主题,展开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专题实践课,引导学生关注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聚焦传统民间手工艺文化资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
-
深情的祭奠——怀念林中树 2020-06-01
对于固安县屈家营音乐会来说,每年的3月28日都是特殊的日子。1986年的这一天,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音乐专家在乔建中老师的带领下第一次来到屈家营村,确立了这一古老乐社及所属乐种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距今已有整整32年。屈家营人将这一天视为音乐会复兴的节日,年年举办活动为之庆祝。由此,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又多了一个非遗项目——屈家营音乐
-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 2020-06-01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凝聚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既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精神的凝练与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恒久的魅力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部分。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正式启动,通过委托有关高校开展多层次教育培训,以期在短时内集中、有效地培养出大批非遗传承人群。如何拓展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视野,增强艺术生命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一种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在非遗人才的培养上勇担重任、开拓创新,坚定
-
大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艺会简介 2020-06-01
大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艺会,承载和沉淀近二十年推广民族文化的宝贵经验和成果,对推广、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挖掘、保育、推广、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以及在提升传承人尊严和创作空间的目标上,工作量庞大而且要求细致;虽然大中华地区的非遗种类丰富,范围广、资源多、讯息量大,但是,该会仍以专心专意、深耕细作的态度,致力从多维度保护、推广、传承和发扬属于大中华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福建南音馆阁现状调查报告(上) 2020-06-01
众所周知,以福建省泉州地区为代表的闽南区域文化——南音,是一朵弥足珍贵的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奇葩,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 ,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被学界誉为"中国音乐史活化石"。作为与昆曲、古琴等全国性的中华优秀民族艺术品类并驾齐驱的"双料""非遗",南音无论历史价值还是现实意义
-
金银细工非遗传承的设计实践与探研 2020-06-01
引言金银细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经典,其精湛的工艺,高超的技能,给世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如何把非遗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是当代工艺美术设计师所要思考的课题。首先,用现代人的意识去研究、探讨、去读懂传统文化,吸收其精华,并找出美的法则和规律。然后,去研判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内涵,让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东方艺术与西方文化来一次碰撞,让金银细工以更加包罗万象的形态呈现。
-
河湟“花儿”歌词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以朱仲禄、冶进元的创作为例 2020-06-01
花儿是西北地区的山歌、情歌、徒歌,是民间的口头诗歌艺术."花儿"分为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花儿"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历经了三个重要阶段: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老爷山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和宁夏回族山花儿入选国家非遗名录.2008年1月26日,文化部下发了《文化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花儿"被纳入"民间文学"范畴开展保护.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中国申报的"花儿"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