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6 条数据
-
新形势下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递者,面对当前我国非遗传承人老龄化问题突出的严峻形势,开展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从国家相关政策、新形势下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意义等方面入手,对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进行思考,提出了优化各级保护部门资源结构,充分发挥基层保护单位职能作用等一系列工作措施.
-
声光流转,记住非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侧记 2020-06-01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2007至2018年,我国共评定3068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其中超过400位已经离世。对传承人的技艺和记忆开展抢救性的记录和保存,成为非遗保护的当务之急。201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全面启动,对高龄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进行口述史、非遗实践和传承教学的全方位记录,并对各类相关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收集,为每位传承人建立专题资源库,并制作记录成果的综述片,进行公共传播。
-
数字化传播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记录与有效活用研究 2020-06-01
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新的方式和媒介,以新媒体为基础的“非遗”影像记录制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迅速,而我国针对“非遗”项目开展的影像数字化采集与传播工作仍任重道远。我国要解决“非遗”影像记录的保存与利用问题,首先需要探讨“非遗”影像记录开发与活用的手段与模式,通过整合影像制作者、开发利用者、表演传承人等群体力量进行“非遗”影像记录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推广。其次亟须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在借鉴学界已有开发利用评价体系基础上,以资源禀赋、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子项构建“非遗”开发利用评价体系来规范开发利用行为,防止对“非遗”影像记录的过度开发和滥用。“非遗”影像记录可用于数字化博物馆、体验式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非遗”影像记录的二次利用和创作过程中,必须重视与此相关的著作权问题,妥善处理影像制作者、开发利用者与表演传承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
全民参与非遗记录工程的加拿大经验 2020-06-01
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是非遗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任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的记录、保存和传播工作已成为非遗保护的一个重点。2017年,我国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这项基础性保护工程,有利于及时、完整地保存当代仍旧活态存在的非遗项目及其环境,也有利于形成全民参与非遗传承的良好氛围。加拿大全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可以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
纪录片《传承》第二季中少数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意境营造 2020-06-01
纪录片扮演着文化记录者的角色,利用影像的力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其成为文化记忆的重要文本。纪录片《传承》第二季共记录了35位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其中,分布在黑龙江、贵州、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地的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共有14位,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文化底蕴与传承魅力。一、文化记忆的维度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文化记忆不单是对经典文化的符号化表征,还代表着人们对特定族群文化的集体
-
录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化的发展大潮中,受众越来越 广泛,而录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记录和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断探索录音在非遗保护中的应 用意义深长。
-
录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化的发展大潮中,受众越来越广泛,而录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记录和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断探索录音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意义深长。
-
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系列活动在京拉开帷幕 2020-06-01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受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作为学术咨询和验收机构。于2018年5月完成了首批抢救性记录项目的验收工作,最终有227个项目通过了专家的评审,其中25个项目被评选为优秀。此次展映的影片就是这25部优秀项目的非遗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