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2 条数据
-
大运河江苏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旅游文化资源,本文以江苏大运河沿岸8个地级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大运河江苏段的非遗赋存状况,分析旅游开发模式,提出开发策略,为开发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提供借鉴
-
大运河作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位基因的思考 2020-06-01
天津是一座因运河而生的城市,大运河不仅催生了天津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品格,同时也孕育了天津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发展、传播与大运河的历史变迁有着天然的、必然的联系,大运河无可争议地成为天津非遗文化产生与发展的本位基因,也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开拓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由此,归复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和发展的本位基因,以大运河为天然的链接,借力大运河文化的"流动性"和"包容性",为天津非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打开了全新的视角,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通过二者相互借力、深度融合,借势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加强大运河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项文化要素的协同互济,提升天津非遗传播的品质和速率,打通非遗传播的通道,形成天津非遗文化基于本位基因的发扬传承的全新视角与有效方式。
-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野下衡水地区大运河文化带“精品”建设研究 2020-06-01
衡水地区大运河文化带留下了数不胜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项目分布在音乐、美术、体育等领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视野下,将衡水的自然资源与京津地区的资金、创意和人才资源相结合,打造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衡水湖",以此为传播的载体和媒介,强调它的真实性、娱乐性、参与性及经济效益,集中展示衡水地区大运河文化带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并为衡水地区的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
古寨非遗又芬芳 2020-06-01
近几年,非遗热得烫手,成为时装界追逐的一种新时尚。6月9日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由北京市举办的最大规模的非遗主题活动“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在农展馆开幕。无独有偶,由文化和旅游部支持的“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活动也在古香古色的恭王府拉开大幕。在全国,上海世界非遗展、山东非遗博览会、成都非遗节等也
-
大运河常州段沿岸曲艺类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喜”与“忧” 2020-06-01
大运河在常州穿城而过,是常州的母亲河,见证了常州的历史变迁和文明演进,孕育了沿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市的曲艺类非遗资源丰富,分别被列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保护名录。自兴起非遗保护热以来,尤其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和运河常州段文化带建设立项之后,常州市各级政府在曲艺类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在传承机制、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人培养、传播平台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保护与传承工作不均衡、观众群体严重老化萎缩、表演形式单一、部分曲艺濒临消失、传承基地和生态保护区建设乏力等问题。
-
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策略研究 2020-06-01
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对其的宣传与推广。本文通过对大运河非遗宣传推广现状进行分析和调查研究,并结合时下新的发展环境,拟从非遗市场化以及受众需求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
线性文化遗产的空间解构与重构研究——以大运河江苏段为例本刊声明 2020-06-01
文章以列斐伏尔的“空间实践、空间再现和再现空间”空间三元辩证法对大运河江苏段进行了空间解构与重构,从“空间实践”角度研究其世界遗产区、遗产点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再现”是从政府、开发商两个角度进行揭示,政府为空间生产的规划者、协调者,开发商进一步推进了空间的更新演变;“再现空间”则从沿岸居民和旅游者两方面进行剖析,大运河江苏段开发需要保护沿岸居民的利益,同时,旅游者作为大运河江苏段空间的使用者,可以对旅游区进行空间生产。利用空间三维辩证法对大运河江苏段的空间生产机制进行解析,突出大运河江苏段“千年运河江苏原点”的精神符号,以期改善并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抑制遗产地空间商业化氛围,使居民生活空间置换的现象得到改善。
-
后申遗时代促进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科学发展对策新探 2020-06-01
在后申遗时代,为解决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一国家级战略规划的全面实施,必须大力促进京杭运河非遗旅游开发的科学发展。为此,应当妥善处理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创新与提质运河非遗旅游产品,打造运河非遗旅游大格局,构建公平合理的非遗旅游开发收益分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