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91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915)

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文化创新与地方文化保护——以天津杨柳青年画为例 2020-06-01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现代工业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工业流水线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连工艺产品的选择人们也逐渐倾向于工业产品。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带有着价格低廉、方便购买的特性,人们为了追求方便和快捷从而降低了对手工艺品的重视。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在悠久的历史当中遗留下很多蕴含传统民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遭受冲击,而手工艺传统也因为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而被大众忽视。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达一百多种,以杨柳青年画为例,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内容与剪纸等工艺有一定程度的重复,也因为其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受到了限制。

  • 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化创新传播渠道研究——以嫩江流域为例 2020-06-01

    2017年初,党中央对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作为重大国策并发布通知,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倡全面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将优秀的非遗项目保存好、传承好、发展好、传播好是新时代建设文化软实力强国的必要途径。本文以嫩江流域为例,结合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对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影像化传播方式和创新传播渠道进行初步研究探讨。

  • 数字化,描摹非遗之美 2020-06-01

    穿越浩瀚历史长河,中华大地上,留存至今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可观。如何传承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全息投影……本文以传统仪式“撒叶儿哺”等非遗项目为例,讲述如何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为非遗提供保护新方案

  • 一对杭州母女的扇艺人生 2020-06-01

    见到赵平加的时候,她刚从美国回杭州。"韵味杭州——中国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巡展"在美国南部休斯敦亚洲协会中心精彩开展,赵平加作为一位非遗传人又一次走出国门,展示杭州的深厚历史底蕴与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和人生总是很难割裂开。正如赵平加店铺牌匾上所雕刻的"平加扇艺"四字所言,她和扇子的缘分始于那掩盖不住的绘画天赋,从与扇子对话,到把这门手艺通过血脉延续,赵平加和她的女儿绝不只满足于守着那间店铺,作为非遗传人,创新和发扬是其对所从事的行业的坚定承诺。

  • 非遗盛会缘何情定济南? 2020-06-01

    2015年6月10日,一纸“文化部(原)关于同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落户济南的复函”让济南沸腾了,这是济南市永久承办的首个由国家部委主办的全国性盛会,与成都非遗节形成“东部一会西部一节”的非遗品牌节会活动格局,这于济南非遗工作而言,是莫大的鼓舞与肯定。

  • 季海波入选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主体内容.提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水平,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经过三轮评选,由光明日报社、光明网联合举办的"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于1月13日揭晓,我省推荐的温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制主任季海波入选2018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东阳木雕国家级侔遗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获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提名。

  • 关于《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的说明——2018年7月27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2020-06-01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一、立法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施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体性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二者最为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与人的身体密切相关,而后者是脱离人身体的物质性的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身体的载体性。与其他类型的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要端赖身体的存在才能传承。身体的载体性主要表现为身体的变承性、身体的装饰性、身体的表演性、身体的技巧性、身体的行为性、身体的象征性。其二,身体的主体性及主体间性。身体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身体的欣赏、自我价值的确认,身体的主体间性主要表现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存在着人与神的交互主体性、人与自然的交互主体性、人与人的交互主体性。其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身体的诗意狂欢性。这主要表现为非遗活动中身体的狂欢活力和非遗活动中身体的诗意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