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民族瑰宝 舞之传承—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展演”的对谈 2020-06-01
2018年5月5日,作为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瑰宝舞之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展演”活动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办,本文作者廖燕飞受《当代舞蹈艺术研究》的委托,访问了该活动的策划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舞蹈研究室负责人江东研究员,与其探讨了该活动的缘起、内容、目的,传统舞蹈类“非遗”保护的意义、传统舞蹈保护与创造的关系,中、日、韩三国在保护方式中的异同以及传统舞蹈资源再利用等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多个重要问题。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稿约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是由浙江师范大学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全力打造的学术交流平台。《集刊》立足浙江,面向全国,长期关注非遗领域发展动态,既重视非遗理论研究,亦重视个案和田野调查。《集刊》自2008年以来已出版11期,刊发了一系列观点鲜明、见解独特的文章,在学界已有一定影响。
-
《留学》推荐项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在必行 2020-06-01
实地学习,收获满满。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研究项目(苏州)项目时间:2021年8月8日至8月14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研究项目将带领学员走进非遗产业开发的先锋城市——苏州,帮助学员深度了解传统非遗及文化,以及非遗产业的开发和创新,共同探索研究非遗的保护和商业化发展之路。
-
英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成功经验及本土化启示 2020-06-01
英国政府和国民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呈现活态保护和传承的特征:引入生态博物馆的管理理念,扩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公学教育中融入了大量英国本土体育文化,使英国悠久的体育非物质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采用分散立法方式的采取不但保护了有形遗产,同时也很好地保护了同这些遗产共生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国对体育历史遗迹的深度保护,使体育非物质文化的存在有形可依。英国经验的借鉴意义:应采用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加强体育博物馆教育同学校教育的结合,才能使博物馆体育文化活起来;经典优秀的体育非遗项目走进校园,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扩大这些优秀遗产的传承基础;采用分散立法的方式,制定优秀体育非遗项目的单行法规,使这些优秀遗产的保护有法可依;注重体育历史文化器物层面的保护,做到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保护的结合,等。
-
“丰城岳家狮”文化价值之研究 2021-08-26
“丰城岳家狮”文化价值之研究
-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展示空间设计研究 ——以技艺类非遗为例 2020-06-01
当下对非遗展示与传播方式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同非遗的不同特征要求我们在展示其文化内涵的同时必须考虑其自身的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具有非物质性、活态性、传承性等普遍特征,而技艺型非遗在独特性、艺术性、传承性、地域性特征上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技艺型非遗的特征及展示要素,提出了技艺型非遗展示空间应该在氛围性、体验性、生态性、活态性等方面着手进行设计探索的设计思路。
-
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以太和县省级“非遗”为例 2020-06-01
本文主要针对太和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太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接着论述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然后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建立一套系统性的保护制度,加强非遗项目的分类保护,扩大非遗受众增强传承活力,加快建设非遗展示馆和加强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策略 ——以鄱阳非遗油漆艺术为例 2020-06-01
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产业不断发展,逐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融合起来,这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重点关注内容。鄱阳漆艺作为我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脱胎漆艺技术闻名于江南各个地区,成为具有地域性的民俗艺术文化的象征。主要通过阐述鄱阳非遗油漆艺术概念以及价值,分析现阶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