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鄂伦春族桦树皮手工艺 2020-06-01

    一鄂伦春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族自治旗,是东北原始社会古老民族部落之遗裔,有着悠久的历史。鄂伦春族传统手工技艺遗产极为丰富,主要有桦树皮制作技艺、狍皮制作技艺(两者均已收录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刺绣、骨雕、木雕等,其中尤

  • “非遗”视角下瑶族羊角长鼓舞的困境与出路 2020-06-01

    瑶族羊角长鼓舞作为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不仅是瑶族人民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还是全国人民引以为豪的瑰宝,并在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并不是戴上了"非遗"的帽子就能一直被广大人民所知晓,依然会面临着传承的困扰,本文便将从"非遗"的视角下分析瑶族羊角长鼓舞现面临的困境以及该如何找到有益的出路,仅供参考。

  • 精神经济视角下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和开发研究 2020-06-01

    研究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可以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得到科学的利用、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在精神经济的视角下非遗的开发是具有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及历史价值,其教育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其中创新、品牌等发展要素及文化再生产变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对此进行的传承保护状况却不容乐观,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迅速消失。

  • 移动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的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的抢救与保护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文化工程,包含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如普查、整理、鉴定、研究、继承、传播、应用、发展等工作,在互联网+的时代,采用革新的手段和形式对非遗的保护更具成效;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产品的营销方面如结合大数据应用商业手段则可以突破传统文化社会认知不足、作品受众面较窄的瓶颈。

  • 文化遗产 2020-06-0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新时代非遗文化顺应时代发展,助力中华文化展现时代风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波助澜。进入伟大新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需要创新,更需要出精品。——《“新时代”非遗大师联袂打造“新文创”精品—“辉煌中国尊”走进“一带一路”》我作为一个基层非遗工作者,在非遗资源数字化采集、田野调查和传承、保护、利用的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和蕴涵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品格、群体思维和文化意识,因此"非遗"是活态文化,更多地要依靠社会中人有意识的保护与传承.近几年,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保护工作陆续开展,有效地挽救和传承了一批濒临灭绝的"非遗",但与此同时,"非遗"却呈现出消亡速度越来越快,消亡数量越来越多的趋势.这其中固然有"非遗"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等原因,但"非遗"传承模式与当今社会的日益脱节也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如何重建适应当今社会现实情况的传承模式,已经成为关乎"非遗"发展和国家文化繁荣的重要课题.

  • 北京非遗“进社区”写进条例 2020-06-01

    前不久,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九次会议,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进行第三次审议。此次亮相的草案进一步明确了条例的保护范围,而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草案还增加了支持非遗“进社区”的条款。例如明确提出,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社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区建设,打造社区特色文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关文化产品、服务纳入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室)服务项目目录。

  • 论对“乐清黄杨木雕”地域性特点的思考 2020-06-01

    走进乐清非遗博物馆,一行大字映入眼帘,“传承优秀地域文化·弘扬乐清非遗魅力”。地域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都有其各适合的“营养基”。文化遗产在文化的辈份上更靠近始祖;在文化的血统上保留着更多的水土基因;在文化的形态上继承了较多的原创性即原生态性。研究非物质文化中的地域性时,你会发现三个共性:一个是保障文化流传岁月悠长的时间;一个是提供自由自主发育生长的空间;一个是坚守寂寞辛勤的劳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