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锦绣中华”当非遗遇见时尚 2020-06-01
踏着湘西原生态苗族古歌的旋律,身着“并蒂莲花”“蝴蝶探花”“百鸟朝凤”等传统苗绣纹样服饰的中外模特们在北京皇家府邸、古宅大院的“百年T台上”,为人们呈现出一场非遗服饰精品的饕餮盛宴。 中国丰富多样、历史悠久的纺、染、织、绣、印的独特技艺,为今天的纺织服装品牌和设计师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作为极具中国中国风格的纺染织绣类非遗活动,“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经过三年的培育,已然成为恭王府博物馆在非遺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而恭王府博物馆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承担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保护的工作职能,在中华传统技艺的研究、保护与创新发展等方面逐步探索出了展与研相结合的新思路。
-
地方非遗研究的重要收获——评谢中元著作《走向"后申遗时期"的佛山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一个出现了十多年的概念,但从学术角度说,非遗依然是一项很年轻的课题.一方面是因为学术界对非遗问题的研究还处在一个较短的过程和时期,另一方面是因为非遗问题的学术探讨相对于非遗保护的实践来说相对比较滞后.非遗理论研究的滞后与不深入势必无法去推动、促进实践层面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导致实践层面的诸多问题出现;同时,实践层面的问题——包括经验、教训等等,又无法及时地进入学术层面加以分析、研究,导致理论层面始终处于相对低端的阶段.及时而深入地进行非遗研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
论辽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的历史自发性——以松花石制砚为例 2020-06-01
辽河流域是多民族、多文化的融合地区。辽宁作为满清的发祥地,有关满族的非遗文化多种多样,辽河流域砚文化为历史变迁发展中凝就而成的独特文化,因为松花石制砚不仅有着元明时期制砚历史,更体现了辽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的历史自发性文化自觉。应看到辽河流域非遗文化更悠久的历史,越过满清的历史局限,去探寻宋明时期甚至辽金唐时期的文化基因,寻找辽河流域非遗文化更悠久的中华民族之根。
-
赣榆“肘鼓子”及其传承人 2020-06-01
赣榆地方戏曲"肘鼓子"终于成功入选省级非遗项目,这对于老艺人彭仁善、王起娥夫妇来说,是一种安慰。要知道,由"肘鼓子"演变而来的胶州茂腔,早在2006年初就成功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誉为"胶东之花"。连著名作家莫言都感慨故乡高密的茂腔令他魂牵梦绕,是个"拴老婆橛子戏"。其实这个"茂腔"也是"肘鼓子"的一种。当然,与其说"茂腔"是一种"肘鼓子",倒不如说"肘鼓子"才是"茂腔"的鼻祖,因为在苏鲁两省交界地区几乎所有的地方戏曲都是由"肘鼓子"演变而来。
-
2018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亮点纷呈 2020-06-01
由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影视产业委员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北京钟山紫晶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永新华韵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承办,2018首届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于1月31日在南京五台山体育馆盛大举行。
-
由隐到显 由众到精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的特有资源和文化宝库。随着当前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非遗传承受到巨大冲击,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问题亟待解决。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以“区域非遗文化活态传承”为己任,分别于2003年、2010年开设青瓷工艺专业和刀剑工艺专业。在此基础上,学校抓住产业与行业特点,着眼于“非遗”技艺与文化的传承,发挥学徒制人才培育模式的优势,由隐到显、由众到精,创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金字塔型学徒制模式,打造了浙江省中职学徒制人才企专家,完成课程体系的专业论证。
-
非遗项目庄河剪纸的传承保护及未来发展 2020-06-01
该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庄河剪纸为例,探讨民间剪纸艺术文化活态传承中的价值。通过研究,了解其保护、发展现状和文化内涵,探讨如何在传承、保护非遗文化的同时适应当今社会地域性和时代性文化经济的发展。
-
中国非遗博览会 亮点纷呈 2020-06-0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进入21世纪,我们对传统文化和精神脉络的复兴与挖掘、传承与弘扬充满渴望。由是,承载着匠人匠心之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着巧夺天工之技的非遗项目,历经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