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05 条数据
-
当非遗遇见影视文化中的工匠精神 2020-06-01
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在影视市场中如日中天,其作为一种对中华文化直观性记载的方式,不仅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也受到广泛推崇。更为重要的是,非遗类纪录片也承担着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伟大使命。其中,工匠精神的传承在近期的非遗类文化纪录片中屡见不鲜,无论从叙事策略、视听语言的运用还是从传播途径和国际的影响力上来看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
中国式健康养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 2020-06-01
中国是一个几千年文明一脉相承不曾中断的文明古国,有着无比深厚与丰富的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很多就与健康养老有关,这些完全可以通过创新型转化和创造性发展而成为发展我国健康养老事业得天独厚的重要资源。把非遗传承与发展养老事业紧紧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而且更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更有效、更充分地利用我国自身资源把养老事业发展得更好更快。
-
加强非遗保护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0-06-01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10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发表了意见。大家普遍认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市有必要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相关制度,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传承发展中
-
片仔癀:向世界讲述中医药的中国故事 2020-06-01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近5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片仔癀,以其在治肝、抗癌、保健等方面的特色,被列入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2011年,片仔癀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处方及工艺均受到国家
-
当少先队教育遇上“非遗”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也是华丽的乐章: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青少年活动中心将“非遗”融入少先队教育之中,并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探索。万寿路青少年活动中心本着弘扬、普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
-
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好家国情怀的底色 ——以广西“非遗”主题地方特色课程建设为例 2020-06-01
2014年,教育部制定和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公布,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家国情怀成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标志。
-
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机理 2020-06-01
老字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载体。本文以100家中华老字号非遗研究为基础,从多维视角探究老字号非遗的生存机理,认为老字号非遗是多种文化因子互相碰撞、共同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特有的历史文化、地缘文化、家族文化、国粹文化在老字号非遗的特质形成、文脉传承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也造就了老字号非遗的独特文化标识。探究老字号非遗的生存机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非遗传承的密码。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我们重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等具有深远意义。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从政府到民间,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呼声很高,也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并提供了一些资金上的支持,但很多“非遗”项目依然举步维艰,濒临灭绝。一味地保护只是人为延缓了部分“非遗”资源消亡的时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代在变,我们所有从事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事业的人也必须跟着改变。只有通过产业化发展,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潮流,配合国家新的发展战略,增强自我造血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实现对自身价值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以山东省为例,以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的关系为研究基础,提出五种可行性发展路径,深入探索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