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05 条数据
-
现代视野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以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阜新东蒙短调民歌为例 2020-06-01
从2001年昆曲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至今,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已进入第18个年头。在保护工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立法式保护等也在一步步探索中开展着,也试图开展非遗项目的分类保护。但纵观十大类非遗项目,不难发现,其中的少数民族非遗项目数量可观,他们是众多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对其非遗项目的保护,对保护文化多样性
-
非遗文化元素在皮革工艺类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评《皮革工艺》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及物质财富,是人类长期生活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亟需得到解决的事情。虽然我国的非物质遗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的非遗文化保护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严重地阻碍了非遗文化在我国的传承及发展。非遗文化的传承理念与文创产品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契合度,文创产品的设计使我国的非遗文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完美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发掘更多的文创产品设计新方法,提升非遗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
非遗视阈下传统手工艺人的传承困境及对策 2020-06-01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技艺,是农耕文明的代表性产物,是凝结民族智慧的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传统手工艺逐渐衰落,一部分技艺水平高超、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濒危项目被纳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体系中。这些非遗项目主要包括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传统医药类以及民俗
-
如何让非遗“活”起来?——“锦绣中华衣被天下”专题学术研讨会在琼举办 2020-06-01
南溟吉贝——黎锦主题非遗服饰秀"织山绣水——苗族织染绣主题非遗服饰秀"锦衣御裳——宋锦主题非遗服饰秀"点染华章——影视剧主题非遗服饰秀……随着模特的依次展示,由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现代服饰设计巧妙融合的众多华服,令观众眼前一亮……3月14日至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联合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等单位共同举办的"锦绣中华——202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古城精彩呈现,传统非遗与现代时尚碰撞出了闪亮的火花。
-
陈正雷入选2020年度十大非遗人物 2020-06-01
陈正雷年度非遗人物揭晓词为:"闪展腾挪,刚柔并济,在他手中打出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强身健体,造福民众,在他脚下走出了太极文化的国际之途。"光明日报社、光明网于2021年2月26日举办了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仪式,揭晓十位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并公布年度十大非遗事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极拳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正雷,作为武术和太极拳领域代表人被评选为2020年度十大非遗人物。
-
媒介融合范式中非遗民族志的应用与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硕果,自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至今,非遗保护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如今,非遗保护不再是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原生空间中进行唯其"本真性"深究,如方李莉所说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进入了"非遗保护的3.0层级"(1)。除了传承主体、国家在场、市场机制等保护与传承的动力因素外,如何借助影像视听手段记录和传承非遗文化,是目前非遗保护的重要研究命题。本文重点探讨"媒介融合"研究范式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元素在当代生活文化空间中的应用、传播与再生。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0-06-01
21世纪,国家层面展开了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是一项关乎人类的共同利益和中华民族文脉传承的大事。这一项工作在政府的主导下,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学术支持,社会民众的广泛参与,经过10余年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事件,一大亮点。
-
京剧视觉形象在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020-06-01
京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化传承中占据着极强的地位。但在当前的环境下,京剧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模式。打造非遗文创品牌理念,便可为京剧的发展提供途径,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改革和创新。本文拟从京剧视觉形象的角度,通过分析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和京剧视觉形象之间的融合关系,论述京剧视觉形象在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优化措施,意在进一步提升京剧视觉形象产品的设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