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08 条数据
-
福建南音馆阁现状调查报告(上) 2020-06-01
众所周知,以福建省泉州地区为代表的闽南区域文化——南音,是一朵弥足珍贵的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奇葩,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 ,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被学界誉为"中国音乐史活化石"。作为与昆曲、古琴等全国性的中华优秀民族艺术品类并驾齐驱的"双料""非遗",南音无论历史价值还是现实意义
-
短视频平台中非遗传播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研究 2020-06-01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之一,短视频平台能为民族间的交往提供一个虚拟形式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则为民族交流提供了手段、内容,并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在民族交往交流合作互动下,短视频平台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新的形式和行动机制。
-
三师共育,技艺双修 重庆市工艺美术学校以“非遗”促特色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乘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春风和“双基地”建设的契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的重庆市工艺美术学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与企业合作,引人“非遗”项目,聘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探索出一条“德美育人、技艺立人”的创新之路。
-
指尖上的传承针线里的中国 2020-06-01
6月4日,“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在恭王府拉开帷幕,6晚11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服饰秀展演,选取非遗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实例,展现振兴中国传统工艺、非遗走进美好生活的盛况。本刊特别采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由他为大家解读这次活动的特色。此次活动,孙淮滨认为意义重大:“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是极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纺染织绣类非遗
-
2018“锦绣中华”恭王府非遗惊艳大秀 2020-06-01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北京的恭王府博物馆举行。此次非遗服饰秀充分发挥了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现代服饰设计创意融合的引领作用,让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充满东方气质的新中式服饰给秀场嘉宾以深刻而独特的美学体验。此次非遗服饰秀的大多数时装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传统工艺,涵养东方美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
-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研究综述(上) 2020-06-01
中国文化以多元、持久、深厚、独特著称于世,有着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于后人,泽被后世。随着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颁布以及2004年我国正式加入《公约》,政府、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重视,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已被提升至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巩固本土文化主体性、加强民族文化认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
-
非遗进社区 服务暖人心 2020-06-01
你看,这些剪纸作品艺术品位多么高,人物栩栩如生,为我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点赞!”“吴氏膏药我用过,疗效独特!但我真不知道它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这回可开了眼界,也长了知识!”……日前,盐城市亭湖经济开发区的富康健身广场上人头攒动、气氛热烈,由亭湖区文化馆党支部与富康社区党总支联合举办的“非遗项目进社区,真情服务暖人心”活动正在这里进行。凛冽的寒风挡不住居民们了解传统文化、走近非遗项目的热情。
-
孙丽华:非遗研培工作应固本浚源、传承创新 2020-06-01
非遗口传心授,世代沿袭,既见人又见物,在群体生活中发挥特别的作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1年昆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中国已有39个非遗项目跻身名录,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将非遗研培工作与十九大文化传承的要求结合起来,推进非遗研培工作与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相结合,积极探索研培工作的模式,推动非遗相关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