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9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97)

共检索到 97 条数据

  • 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和弘扬,地方旅游业发展需要文化支撑,如何将二者融合发展,值得研究。本文收集、整理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对其数量、类型、分布等进行分析,并实地调查了湖州旅游发展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现状,提出湖州乡村旅游应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从打造舞台盛宴、创新导游解说、打造非遗属性旅游纪念品三个方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这样,既可以更好地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可以推动地方旅游文化事业,二者的结合是双赢之举。

  • 乡村振兴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建设 2020-06-01

    文化生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根基,但是近年来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乡村有生力量的外流、农村经济的衰落以及民众文化自觉意识缺失等,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的失衡。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存在于乡村,凭借乡村振兴的东风,通过培养强化"主体"文化生态素养、建设产业融合的非遗文化生态体系、构建以社区、学校为中心的非遗文化生态体系,不仅有益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更有利于乡村文化的振兴。

  • 乡村振兴战略下非遗产业化的创新路径 ——以山东省东明粮画为例 2020-06-01

    乡村是我国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地。非遗产业化以乡村非遗为基础性资源,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农村文化繁荣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剖析东明粮画产业化的创新实践,提出乡村非遗产业化可以采用"乡村能人+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发展模式;针对当下普遍存在的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提出需要从重视非遗保护、培育乡村能人、夯实产业链基础、打造非遗品牌以及完善扶持政策五个方面入手进行路径创新。

  • “化石型”非遗博物馆与乡村旅游发展刍议 ——以社渚傩博物馆为个案 2020-06-01

    现代性的背景使得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生存条件以及传承动力,这类"化石型"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失去了"原生态""活态"属性,仍然能在当下乡村旅游建设热潮中,通过社区博物馆的形式获得再生。作为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本,地方非遗博物馆通过物品展示、非遗表演等获得"表演性真实",既能加强地方族群对自我地缘、文化、身份的认同,也向游客深描了地方历史"传统—现代"动态变迁过程。作为旅游公共空间的非遗博物馆是能转换为旅游经济利益的文化景观,以满足社区经济发展的合理诉求。社渚傩博物馆是"化石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化的个案之一,以其视觉化、开放化、公共化与景观化,为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建构起丰富的人文资源与文化公共空间。

  • 乡村振兴战略下非遗产业化的发展路径探究 ——以东阿县阿胶为例 2020-06-01

    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似乎永远处在一种矛盾之中,始终无法独善其身。科学技术的飞跃演进给人们带来生产、生活方式上的改变,使人们与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快地拉开距离,但人们也比任何时候更迫切地寻求精神家园的寄托。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永远处在人们的珍视和保护之中。本文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以东阿县阿胶为例,从技艺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入手,分析非物质文化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梳理"非遗"产业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期找出一条以文化产业化带动产业兴旺,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发展路径。

  • 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与乡村振兴研究 2020-06-01

    黔东南州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如何利用非遗资源优势助推黔东南乡村振兴成为当前面临的难题,本文从分析黔东南非遗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黔东南非遗产业化对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 乡村振兴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以潮州“大吴泥塑” 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纽带,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多元的文化选择。当前,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如何转型、更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现实困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大吴泥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潮州的亮丽名片。详细梳理潮州"大吴泥塑"的历史与发展脉络,分析发现人们对"大吴泥塑"的非遗价值认识模糊、传承断档断层、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是导致"大吴泥塑"当前保护与传承窘境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保护和传承"大吴泥塑",应提高主体的文化自觉性,形成保护合力;创新传承模式,建立长效保护机制;革新工艺,打造市场品牌;加强宣传,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 美丽乡村视域下青阳农民画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精神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新媒体的出现为安徽非遗之一的青阳农民画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在新时期,对青阳农民画的保护与传承是重要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数字化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向着文化创意产业成果的方向进行转化,同时可以对青阳农民画的传承与保护方式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