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12)
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1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213 条数据

  • 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以靖江蟹黄汤包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与实践领域,其一方面,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文化创意产业焕发生机,为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经济建设注入丰富的元素.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学习、思考,以靖江蟹黄汤包为例,对其非遗制作技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以期能为我国各类非遗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提供参考

  • 传承“竹”梦共脱贫 2020-06-01

    “90后”苗族姑娘杨昌芹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2007年,杨昌芹从家乡来到贵州赤水市学习竹编,从此扎根竹乡赤水,传承竹编非遗技艺。赤水市现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竹产业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看到了竹产业商机的杨昌芹在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创办非遗赤水竹编培训基地,带领周边村民发展竹编产业,共同创收。

  • 河北非遗文化融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 2020-06-01

    作为传统历史文化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凝集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宝贵的智慧结晶。本文简要论述了非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辩证性关系,并详细地探讨了当代社会背景下,应如何将河北非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以有效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

  • 凉山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化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沉淀和记载着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现今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团体和我国政府也都在积极探寻保护并传承非遗的有效方式,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非遗,其中将旅游开发和非遗结合起来是当下保护非遗的重要途径.彝族作为我国一个大民族,其非遗十分丰富.本文首先分析了非遗的概念、类型及开发价值,其次阐述了彝族非遗的分类、现状及开发方向,最后以西昌市安哈镇为例总结了彝族非遗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 东北三省跨界民族非遗产业化发展道路研究 2020-06-01

    东北三省有五个跨界民族。在"一带一路"国际贸易、供给侧改革和兴边富农十三五规划等有利经济发展的环境下,从国际视角出发,五个跨界民族非遗产业化新的发展道路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拓展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合作发展;政府提供信息平台,市场调节、社会力量为主;打造个性化高端精品、发展创意产业。东北三省跨界民族非遗产业化是实现跨界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之一,是部分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东北三省软实力和国际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两大订单背后的“非遗经济”专访小龙茵绣娘基地创办人钱晓丽 2020-06-01

    在首届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上,小龙茵绣娘基地创办人钱晓丽不仅对纺织非遗的技艺、产业化有了新的认识,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者,更因此先后斩获两个金额分别为数十万元的订单。"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感受到的超过我的前十年!"说这番话时,小龙茵绣娘基地创办人钱晓丽从杭州返回到玉溪已经过去近两个月时间了,但她对首届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仍念念不忘。正是这场大会,让她体验到了"开挂"的感觉。

  • 界首彩陶保护与发展的路径与原则 2020-06-0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引导传统手工艺往产业化道路上去发展来解决它生存的困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在保证它的活态传承基础上合理发展经济?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界首彩陶为例,剖析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如何合理利用“非遗”资源,实现繁荣文化与发展经济双赢目的。

  • 抚松县举行长白山山神老把头节祭拜活动 2020-06-01

    长白山民俗丰富多彩,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老把头文化源远流长,始终得到了长白山区域劳动人民的推崇。5月1日(农历三月十六)是抚松长白山山神老把头节,也是参乡抚松独有的民俗节日,2011年该节日被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长白山采参习俗”的重要内容之一。抚松县隆重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宣传参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