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52 条数据
-
曲艺类非遗的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运用价值探析 ——以浙江音乐学院为例 2020-06-01
在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内涵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新形势推动下,以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为例,结合曲艺类非遗的特质,从文化传承、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共享四个方面,可较全面地了解曲艺类非遗在独立建制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运用价值。在促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多能一专”发展的同时,应注重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推广工作。
-
试论新型城镇化语境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双创”人才培养能力分析 2020-06-01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面临着各式各样的考验,如何更好的对其进行传承与保护,本文认为归根到底回到"人才问题"为基础,以"双创人才"的能力培养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新城镇化语境下对非遗的保护传承予以一份答卷。
-
关于高校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的思考 ——以川北大木偶传习班为例 2020-06-01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北大木偶不仅是我国稀有的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在国际上大放异彩,享誉盛名.为了确保木偶艺术的薪火相传,除了剧团带班的方式,更是联合多方办学办班.本文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的大木偶传习班为例,从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角度,着重分析高校非遗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对其实际的教育教学提出了一些思考
-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非遗陶瓷粉彩、古彩特色班为例 2020-06-01
本文以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非遗粉古彩特色班为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陶瓷“工匠精神”贯穿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积极探索具有民族特色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粉古彩制瓷技艺“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
-
基于”德化瓷烧”非遗传承的现代学徒制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大部分都采取传统师徒制的口传心授方式,很难在现代教育系统内系统、规模的培养人才。这就导致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边缘化,并且陷入发展困境。基于此,有必要通过构建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保护与传承“德化瓷烧”这一非遗传统工艺。
-
纺织类非遗大师工作室在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建设策略 2020-06-01
以纺织类非遗大师工作室为切入点,分析大师工作室的建立对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作用,探讨其建设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法,以期形成以非遗大师工作室与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互相发力的机制,促进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新路径的形成。
-
麦草画渗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2+2+N"模式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口耳相传、言传身教的形式进行传递,如果民间艺术和技艺的传承人越来越少,非遗文化就很有可能就此失传,因此"人"这个载体非常重要,而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摇篮是学校.麦草画作为豫东地区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将其引入本地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构建"2+2+N"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实现其传承,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能够实现双赢的结果
-
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现状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十三五”期间成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点。“文化转向”视野下的非遗英译工作也崭露头角,正译与误译现象并存。本文从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现状出发,为翻译人才培养的提供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