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57)
新闻(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57)
非遗资讯(4)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362 条数据

  • “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机制地方法制评述:兼论“非遗法”的反思与完善 2020-06-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遗法")颁布实施以后,我国已就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相关问题进行地方法制实践。这些地方立法不仅保留了"非遗法"相关规定之精华,同时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些地方法制的做法不仅具有正当性,还具有诸多亮点和启示。为缓解非遗领域不同位阶法律适用冲突以及平衡、协调非遗传承人权利与义务之间关系,"非遗法"应就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机制等问题进行规定,以最终实现非遗法律体系形式功能与实质功能的统一。

  • “淮腔裔韵”的形成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记国家级淮剧非遗传承人裔小萍 2020-06-01

    近期,由江苏淮剧博物馆制作拍摄的国家级淮剧非遗传承人裔小萍老师的艺术人生专辑正式完成上报。裔小萍女士是著名的淮剧表演艺术家,早年出生在上海,父母辈都是沪上知名的淮剧演员。良好的艺术熏陶,严谨的言传身教,使她在江苏、上海两地淮剧界都享有一定的声誉。这位淮剧功勋艺术家常年生活在基层一线,默默为人民群众送欢乐,送精神食粮,得到了人民的喜爱,2009年,她光荣地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

  • 保护非遗“活化石” 传承“活态”民族文化 2020-06-0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中承载着承上启下、延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加快现代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非遗传承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的“传递者”和“接力棒”。他们把从上辈的“老艺人”那里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技艺的精髓,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进行着非遗文化的传承。没有了非遗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面临失传和消亡,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就失去了它的“根与脉”。

  • 长三角地区非遗研培院校研修班模式比较研究 2020-06-01

    我国于2004年8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已经成为拥有非遗代表作名录最多的国家。2006年我国开始了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认证,2018年5月,第五批非遗传承人认证,但就传承人年龄来看,仍然是70岁以上占较大比例,人才断代已然成为我国非遗传承的大问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称"研培计划")是《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

  • 关于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思考 2020-06-01

    近年来,我国制定了多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和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制度,初步形成一套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体系,极大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新世纪以来,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取得的重大成绩与非遗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息息相关。然而,各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诸如内容不完善、认识不到位等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补充完善。同时,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还必须制定法规制度的实施办法,加强执法检查,增强制度刚性,以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 保护民族文化“活化石” 2020-06-01

    滁州市南谯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和审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报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滁州市南谯区目前已拥有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5个、区级16个。南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怎么样?现有的非遗传承人有哪些?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初,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将听取和审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纳入2020年监督工作计划,以此督促政府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 三大“非遗”助推打响荣昌品牌 2020-06-01

    近年来,荣昌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工作,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利用,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打造非遗产业群。荣昌有"三宝",一块布、一把扇、一片陶。去年5月28日,在重庆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上,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向游客推荐荣昌三宝,荣昌陶、夏布、折扇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惊艳亮相第二届"巴渝工匠"绝

  • 多彩非遗助力定西精准扶贫 2020-06-01

    甘肃省定西市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9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0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89人。近年来,在甘肃省文旅厅的精心指导下,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和"全面性挖掘、生产性保护、融入性传承、合理性利用"的工作理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