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9)
新闻(6)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9)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1)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56 条数据

  • 关于调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公示 2019-05-18

    关于调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公示

  • GS1在江西非遗保护及溯源的应用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文化资源。截至2016年5月底,江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70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48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4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68名,"非遗"资源居全国前列。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根据非遗保护十

  • 多彩非遗助力定西精准扶贫 2020-06-01

    甘肃省定西市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9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0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89人。近年来,在甘肃省文旅厅的精心指导下,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和"全面性挖掘、生产性保护、融入性传承、合理性利用"的工作理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

  • “非遗”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跟文物一样具有科学价值、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更具有转化成商品价值和品牌价值的属性。河北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省已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项(蔚县剪纸、丰宁满

  • 从民族史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伊玛堪的代表性建构历程 2020-06-01

    伊玛堪是综合运用语言叙述与音乐歌唱的赫哲族文学艺术品种,它从一个人口较少民族的文艺传承转而得到大社会对其重要性的认可,先后得益于史诗的归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命名。其史诗体裁的归类论证过程与中国学术界回应"中国人没有史诗"的论断密切关联在一起,成为这一历史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自1980年代以来,赫哲族伊玛堪与众多民族的大量文艺作品经过史诗论证而受到特别重视,并在2000年后分批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过程也是伊玛堪代表性被不同层次地认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它的史诗论证建构了它的强代表性,而成为非遗项目则确立了它的正式代表性。

  •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合理性探析 2020-06-01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是落实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最有效的执行者和实践者。目前,我国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已基本形成以事业单位主导,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辅的格局,这对于弥补和完善部分非遗项目传承人缺失而造成的空白是有利的。但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的确立能否对非遗项目在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做好传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与此同时,文旅融合下,不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涉及不同主管部门,亟需综合处理部门来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单位进行有效的科学化管理。

  • 石丽平:苗绣花开致富路 2020-06-01

    在贵州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石丽平”这个名字很响亮——她是全国人大代表、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松桃苗绣“鸽子花”品牌的创始人及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 让多彩“非遗”活起来 ——肉连响传承人刘守红侧记 2020-06-01

    人物简介:刘守红,男,汉族,1987年出生,湖北利川人,本科学历。8岁开始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间艺术大师”吴修富学习肉连响,深得真传。2010年,刘守红被湖北省文化厅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成为湖北省最年轻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