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9)
新闻(6)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9)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55 条数据

  • 录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化的发展大潮中,受众越来越 广泛,而录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记录和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断探索录音在非遗保护中的应 用意义深长。

  • 录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化的发展大潮中,受众越来越广泛,而录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记录和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断探索录音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意义深长。

  • 舞出民俗「精气神」 2020-06-01

    沐川草龙是产生并流传于乐山市沐川县境内的、由稻草编扎而成的一种龙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是古代巴蜀文化的“活化石”。沐川草龙外表是草,龙身是竹子做成。先用本地产的慈竹编扎出龙身、调整好龙筋,再在龙身上依次上草。“最难的就是龙头、龙爪等能体现龙逼真细节的部位。”国家级非遗沐川草龙传承人陈焕彬介绍,将覆盖龙身的稻草剪出整齐的幅度,再排列有序,才能形成龙身的鳞片效果。

  • 高胡演奏家潘千芊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 2020-06-01

    4月10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名单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十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共108名非遗传承人入选。广东音乐曲艺团高胡演奏家潘干芊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音乐代表性传承人入选,为广东音乐艺术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弘扬优秀岭南文化、建设文化强省作出贡献。

  • 沉浸式体验非遗之美 2020-06-01

    紫金奖•第二届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特别设置了大运河文创非遗展区。扬州雕版印刷、宝应乱针绣、仪征白沙窑、太平泥叫叫、金坛刻纸等十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在展会现场向观众展示非遗文化的魅力。发源于镇江华山的民间玩具“太平泥叫叫”虽是小物件儿,制作工艺也不算复杂,却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 捏泥娃娃捏出的陕西黑陶第一人 ——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陵塬黑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纪荣 2020-06-01

    刻刀轻轻划过黝黑的陶罐表面,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在光影交错间,为凝重的黑色注入一丝灵动。69岁的刘纪荣手握陶罐,一刻就是50多年。已经有上千年制作历史的五陵塬黑陶(非遗申报名),在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陵塬黑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纪荣的带动下,以影刻的创新形式,重新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的法治规范与路径探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指的是依据相关规定与法律程序,代表性传承人不再享有该称号的一种法律行为。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是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举措,既是推进相关行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判断制度改革是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标志

  •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关于《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2020-06-01

    (2019年1月18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第五次会议通过)大会主席团:1月16日,各代表团全体会议、小组会议审议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共有181位代表提出了385条意见、建议;其中对具体条文的意见、建议129条,同类合并后归纳为86条。代表们总体认为,制定非遗条例对于传承北京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草案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