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淮海戏传承现状考察 2020-06-01

    淮海戏是流传于淮海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淮海戏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须及时发现并解决,才能使传承与保护工作开展得更具全面性、有效性、长久性。本文以淮海戏为研究对象,从专业剧团、学校教育、民间业余剧团三个方面对其传承现状进行考察,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音乐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和合理化建议。

  • 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证展演活动在雄安新区举行 2020-06-01

    12月27日,"多彩非遗美丽雄安"河北雄安新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证展演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举行。7位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1位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获颁相关证书。雄安新区将继续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创新雄安非遗保护发展方式,传承文脉,讲好雄安故事,服务新区人民,展示新区形象,充分发挥非遗在雄安高质量发展中的功能作用。

  •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及利用模式研究 ——以西宁市及海东市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传统文化的象征,具有不可再生性等特点,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仍是目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分析及利用模式为研究对象,以青海省西宁市及海东市为例,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非遗的保护和利用提出相关建议。

  • 从包豪斯的发展探析高职教学中非遗传承的工作坊制 2020-06-01

    文章以"高职教学中非遗民间美术传承的工作坊制研究"教改项目为研究切入点,以陕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为核心,以凤翔木版年画为项目主题,比较包豪斯工作坊制与中国现当代工作室制、工作坊制之间的异同,尝试分析并探索适合我国高职艺术院校非遗传习的教学模式。

  • 新媒体时代非遗传承传播的利与弊 2020-06-01

    进入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非遗保护传承、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新媒体其优势在于能够加快非遗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凝练丰富的传播内容,提高了非遗信息的接受度,满足了广大受众个性化需求,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 浅析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与发展 2020-06-01

    安康市位于陕西最南端,地处“秦头楚尾”,是陕、川、鄂、渝四省市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汉江由西向东横贯而过,构成了“两山夹一川”的自然地貌。安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丰富,涵盖面较广。本文以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例,从非遗保护工作现状概况、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方法和成效、当前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等方面,浅析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与发展

  • 基于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路径 2020-06-01

    我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祖先留下了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遗产已经和我们的生活逐渐远去,但是文化的传承,需要结合现代科技进行创新性保护。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特点进行分析,探求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并结合当前现状为进一步实现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全面性提升给出建议和策略。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律保护研究 2020-06-01

    一个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视作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核心力量,而非遗保护最重要的是传承人的保护。当前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经济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不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不够,众多传承人生活水平较低、社会地位较低、社会认同感较低。近几年来,国家已经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