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讲好黄河故事 传承多彩非遗——黄河流域九省(区)传统戏曲保护联盟启动仪式暨首届“九曲黄河多彩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在渭南举办 2020-06-01

    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展示黄河流域九省(区)多元、多样、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非遗的活态传承和行效利用,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黄河九省(区)传统戏曲保护联盟启动仪式暨首届"九曲黄河多彩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在华阴市西岳庙广场举办。本次活动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渭南市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陕西省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华阴市人民政府、华山景区管理委员会、华山旅游集团公司华旅集团、西岳庙文物管理处承办。

  • 承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失本——蔡仲娟插花艺术60周年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2020-06-01

    由上海市插花花艺协会、上海市职工技术协会和上海植物园联合主办的"德艺双馨传道授艺"蔡仲娟插花艺术60周年研讨会暨"璀璨非遗匠心传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插花代表性传承人蔡仲娟师生插花艺术作品展2019年12月21日在上海植物园举行。21日上午,绵绵细雨挡不住花艺人的热情,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行业

  • 承地方面塑特色探创意实践之略——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2020-06-01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学校是传承文化的基地,民族文化进校园,对于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自信非常重要,扬州高新区实验小学秉承“让每一朵花都绚丽绽放”的课程理念,挖掘地域特色,开发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特色校本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在一次次对教材实施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校美术教育中融入非遗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创造美的素养。

  • 楚雄:非遗传承创新的盛会 2020-06-01

    2019年7月25—27日,全国二十余所高校、研究所的近百名专家和博士生、博士后,齐聚云南楚雄师范学院,出席第三届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创世神话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城市社会与文化建设博士、博士后论坛同时举行。这次非遗盛会由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主办,《非遗传承研究》编辑部等单位为支持单位

  • 非遗保护视野中彝族“梅葛”的活态传承 2020-06-01

    一、彝族“梅葛”的文本表述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文化传统,作为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把人类的“口头传统”作为非遗的重要内容和样式进行了表述。史诗“梅葛”作为楚雄彝族最为重要的口头传统,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 依法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 2020-06-01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也标志着非遗保护的探索日趋规范和成熟,对世界非遗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2018年12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标志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办法》是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而出台的,已于2019年3月1日正式施行。

  • 杏仁沐春献绝技 二十四气扬美名 记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十一代传承人——郭小平 2020-06-01

    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曾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报道——注册“二十四气养生”商标版权——正规出版“二十四气”系列书籍——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高新技术推广项目。这一切都与一个人有关,与一个人的独创“二十四气推拿”非遗技术有关,他就是“非

  • 文化馆如何开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以鄂温克旗非物质文化保护状况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要想实现文化综合性发展的目标,就必须要做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文化馆作为基层非遗工作的直接保护单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工作包括针对当地少数民族以及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普查、搜集、整理及申报项目等保护工作.现阶段,基层文化馆如何更加有效发挥其自身作用并且全面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是目前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笔者作为长期工作在基层的文化工作者,对于工作30年的鄂温克旗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有着以下分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