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崔西伦:用心创作,产品才有韵味 2020-0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幵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作为设计者,要关注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和发扬,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是发展的必然。“非遗”传承迎来良好氛围近年来,国家确立了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基本形势和社会发展大趋势,为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好的环境氛围。工艺美术界的各行各业都在做着积极的努力,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发展。

  • 津味儿文化我传承 2020-06-01

    为了让队员们近距离了解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由天津市团市委、市少工委主办,天津人民出版社《红领巾报》承办的津彩假日“传承津味儿文化,争做非遗小使者”红领巾夏令营在天津杨柳青画社成功举办

  • 加强砚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2020-06-01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瑶等十余种民族共49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6万,约占总人口的62.4%。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999年以来,在县文化部门的努力下,先后开展了传统舞蹈、传统手工艺、传统节庆民俗、民间文学四个方面的非遗保护工作。其中,彝族弦子舞、壮族棒棒灯、月琴(弦

  •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高校传承路径研究——以兰州市高校为例 2020-06-01

    2011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甘肃地方高校具有培养地方人才,服务地方发展的定位模式,在信息传播、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甘肃地方高校浓厚的地方底蕴能够为本土非遗的保护提供智力支持。

  • 告诉你什么是指尖上的传承,针线里的中国!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遗服饰秀系列活动即将开启 2020-06-01

    在2018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精神,更好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支持下,经过前期筹备,由恭王府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北京服装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单位,将于6月4~9日在恭王府推出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

  • 井陉民间传统文化资源与创新研究 2020-06-01

    自21世纪初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开始,各地非遗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将是"争奇斗艳""百花齐放",在文化复兴之路上大放异彩。传统文化因地适宜地传承创新,有助于新时代文明发展。河北井陉县是石家庄地区依靠太行山脉与晋文化相连接,并具有丰厚的民俗文化、多彩的民间文艺、浓郁的乡土气息、独特的冀中文脉的地方。非遗项目众多,传统古村落分布多处且历史悠久,民间庙会文化较为广泛且异彩纷呈。井陉传

  • 谁保护 谁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大主体之辨 2020-06-01

    2001年,中国昆曲入选"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与我国发生了实质联系。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随着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深闺走向民众视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不断为普通民众知晓,并且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有识之士参与到保护行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因其民族性、独特性、多样性等特点引人注目。目前

  • 广绣校园传承刍议 2020-06-01

    广绣是对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 随着现代化带来的社会经济转型, 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情操改变, 广绣渐与日常生活脱轨, 成为一门濒危的艺术.2006 年, 广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简称 "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为了保护广绣,推动其重新回归生活, 在校园内广泛传播广绣知识、 培植后继人才,便成为一项重要举措. 广绣作为一项文化内涵深厚、 技法多样的非遗, 在学校的课程研发中具有极强的知识性、 趣味性和可塑性, 在校园内有着广阔的传承和传播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