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已有48位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捐赠了69件(套)作品 ——浙江筹建省级非遗馆 让“非遗珍珠”重放光华 2020-06-01
浙江大地人文荟萃,孕育了众多非物质文化的瑰宝:蚕桑丝织技艺、龙泉青瓷、浙派古琴……目前浙江共有10个人类非遗项目、21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886个省级非遗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各省之首,它们构筑起一座璀璨夺目的文化宝库。9月底,在第十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这座文化宝库掀起盖头的一角,散发出闪耀的光芒。作为博览会的一部分,"天工巧作——浙江非遗馆捐赠作品精品展"展出的都是浙江非遗大师们的精品力作,引来不少关注。
-
陕西皮影遗产保护与传承困境研究 2020-06-01
陕西皮影是我国非遗名录当中的项目之一,具有较强的史学、社会、艺术以及民俗等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人类文明当中的瑰宝,但是在当前不同文化形式的冲击之下,陕西皮影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与考验。基于此,本文针对陕西皮影遗产保护与传统中存在的困境以及相关的解决对策和发展思路等展开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促进陕西皮影获得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
浅谈南京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京历史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但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南京非物质文化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现代文明的挑战,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我们该如何做好保护和传承的工作,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知保护传承非遗的重要性,结合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不断地探索.
-
高校基因融入界首彩陶国家级非遗保护传承研究 2020-06-01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虽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但保护传承现状堪忧,产业发展陷入困境。保护传承非遗,高校责无旁贷,研究以高校人才基因拓展界首彩陶未来发展的多元渠道,以科研基因实现界首彩陶文化创意产品与科技的跨界融通,以教育教学基因构建界首彩陶保护传承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以文化活动基因营造界首彩陶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多维融合促动形成界首彩陶保护传承的和谐生态。
-
传承与创新——坚守非遗文化纸贴画传承的使命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纸贴画技艺属于民间剪纸工艺,林晓老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纸贴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时刻铭记自己身上肩负着传承民间纸贴画传统技艺的责任和使命。在非遗传承的创新上,他坚守学校教育主阵地,建立纸贴画基地校,让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在纸贴画的艺术实践中得以再发展;拓展社区文化传承的大战场,建好媒体宣传,打造纸贴画这张非遗文化大名片;推动纸贴画这份非遗文化走出国门,让中国民间艺术影响世界。
-
河北非遗文化融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 2020-06-01
作为传统历史文化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凝集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宝贵的智慧结晶。本文简要论述了非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辩证性关系,并详细地探讨了当代社会背景下,应如何将河北非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以有效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
-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6-01
本文提出当前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存在的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传承人紧缺、非遗项目市场开发乏力等问题,对此提出对策建议:筑牢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激发非遗传承动力;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创新非遗传承培养模式;挖掘传统技艺的当代价值,实现非遗的创新与发展.
-
聂希蔚:六十八年用泥土捏出精彩人生 2020-06-01
从2018年1月开始,本栏推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系歹截止本期共刊发了24位“非遗大师”的精彩故事,一直深受读者喜爱。从明年开始,我们将为大家奉上“大国工匠”的故事,敬请期待!同时,也欢迎读者朋友推荐你心中的“大国工匠”,来稿请发278660589@qq.com,标题请注明:“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