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而现代学徒制作为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形式,研究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策略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现代学徒制下其传承的策略,希望可以改革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模式,促进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
浅谈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 2020-06-01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水平较快,人们在追求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对建设精神文明做出了许多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重点工作。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增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非遗”视角下瑶族羊角长鼓舞的困境与出路 2020-06-01
瑶族羊角长鼓舞作为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不仅是瑶族人民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还是全国人民引以为豪的瑰宝,并在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并不是戴上了"非遗"的帽子就能一直被广大人民所知晓,依然会面临着传承的困扰,本文便将从"非遗"的视角下分析瑶族羊角长鼓舞现面临的困境以及该如何找到有益的出路,仅供参考。
-
“非遗工作”与“非遗传承” 2020-06-01
当我们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传承"二字是最常出现的词汇之一.在笔者看来,传承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延续和项目传承人"授徒传艺",另一是指政府部门"非遗工作".二者的目标、责任、实施、成果等种种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我们对二者之间的区别认识不清、模糊混淆,就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偏差甚至损害.
-
浅观群众舞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用 2020-06-0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现代的"非遗",如何保留遗迹的自然状态和真实性而减少人造的成分,如何体现民间性而减少官方性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向。此时群众舞蹈作为一门兼容并蓄、紧跟时代步伐的艺术,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达,传承与发展,都具有其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
传承+创新,可拉动千亿级市场 2020-06-01
从高大上的收藏品、民俗展演到路边摊的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然是一块金字招牌,彰显着“遗产”的稀缺性,成为各地企业和资本眼中的金矿,并试图用商业手段进行一场救赎。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走出博物馆,借助互联网,衍生创意设计,从展览品变成消费品;告别手工作坊的“自娱自乐”,朝着产业化、品牌化的模式过渡。保守估计,非遗市场化在传承与创新的摇摆、平衡间,非遗拉动的是一个千亿级市场。从高大上的收藏品、民俗展演到路边摊的工艺品,“非
-
悟龙狮精神,养浩然正气 2020-06-01
“龙狮文化”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将“非遗”进行传承和发扬。地方特色学校可以通过开发和实施“龙狮舞”艺体课程群来实现文化传承,促进儿童发展,使之成为自信、雄健、灵动的儿童。
-
传统手工艺传承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与研究 2020-06-01
中国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中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手工艺能否继续存活,如何继承与发扬,是我国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亟需解决的问题。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发掘,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传统手工艺引入学校课程教学,是目前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创新、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为学校应用信息化技术传承非遗文化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