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分类筛选新闻(42)
新闻(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非遗名录(42)
非遗资讯(5)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历史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安徽省紫线管控研究 2020-06-01

    历史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安徽省一直以来对文化传承和遗产保护非常重视,历史文化保护的理念和实践都有较大发展,但是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从物质空间形态、非遗活动、功能业态等角度分级提出差异化的管控要求,延续城市的历史脉络,促进城市的高品质发展。

  • 杨昌芹:用竹“编”出美好生活 2020-06-01

    1月1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光明网主办的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在京揭晓,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赤水竹编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昌芹入选。发展是最好的传承杨昌芹,一个出生在贵州印江的苗族姑娘,在学习竹编前,背篓和簸箕,是她对竹编的唯一印象。初中毕业后,杨昌芹因家庭贫寒辍学外出打工,一年后,她重返学校。杨昌芹和竹编结缘于2007年,那一年,她作为学校的10名学生代表之一,到赤水学习竹编工艺。学习期结束后,杨昌芹并未返程,而是选择留下来,跟随

  • 非遗政策背景下传承人保护现状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于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关键环节就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问题,随着传统村落的衰败,非遗传承人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主要是分析当下传承人的发展现状等内容,从政策方面为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出一定的建议。

  • 复制品的光晕与暗影 ——略论电影艺术对“非遗”的呈现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刻录着久远的生活痕迹和民族密码而对当代社会认识历史有着重大价值。在纪录片、实景演出等形式之外,电影艺术也深刻地参与到非遗议题之中,以可复制的艺术形式对非遗文化展开流动的呈现。它的关键任务在于,在无法复归历史的语境下,用影像呈现解决构建文化认同的问题,不仅仅在其原本的文化内部凝聚主体的认同,同时也要将游离其外的文化"他者"召唤过来。许多电影都只是用传统划出了一条简单的退守轨迹,投下阴影是容易的,但既然是立足传承,电影创作就更应重新点燃光晕,设法呈现非遗文化的特殊性和其来有自的历史,表现出其延续的生命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前期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积累.本文从"非遗"现有的问题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探寻了具体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

  • 平面设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探讨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非遗传承人进入"银发"时代,年轻的典型性传承人队伍尚未建立.平面设计作为能够吸引年轻群体关注的艺术美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广泛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创新传承等方面,以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年轻群体吸引力匮乏这一痛点问题

  • 让非遗更接地气,看胶州如何突围 2020-06-01

    随着世界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非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18年的上合青岛峰会上,来自胶州的非遗剪纸和秧歌大放异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非遗的魅力。

  • 无锡惠山泥人艺术特征研究 2020-06-0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锡惠山泥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享誉中外。无论是经典造型"大阿福",还是精巧绝伦的"手捏戏文",都充满浓郁的吴文化气息和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与研究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鼎盛一时的无锡惠山泥人因面貌守旧而备受冷落,境遇堪忧。本文以现代审美的眼光对传统惠山泥人艺术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期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寻求创新与改良的突破点,使这一传统非遗文化具有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