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分类筛选新闻(42)
新闻(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非遗名录(42)
非遗资讯(5)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基于孵化原理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必要举措。当前"非遗进高校"的社会参与意识逐渐提高,探索日渐增多,文化传播效果初显,但仍存在深度不够、模式单调、绩效偏低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挖掘非遗的当代价值并形成各主体互利互惠的统筹协作关系。孵化理论有助于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传承行为,引导形成新的文化生态体系。可从主体联动、对象筛选、资源对接、服务保障四个方面构建非遗高校传承的孵化体系,以此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文化原真保存、传承人培育、身份认同、非遗价值转化四个角度提出高校传承基地模式、非遗课程模式、"非遗明星"模式和创新创业模式,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以云南省临沧市为例 2020-06-01

    云南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深入了解这些"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保护与传承现状,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义重大。在这一背景下,通过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在全面了解云南省临沧市"非遗"传承人群体生存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可行性策略,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 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理论与创新路径研究 2020-06-01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研究表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梳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原则、重要任务和理论基础,构建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创新路径——"传承人""传承场""传承物""传承机制"等,具体表现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认证、培训、保护和承担责任等工作的力度,实施"全民都是文化传承人"行动;多元化拓展"传承场"的宽度和深度,强调信息化的新媒体和国际交流平台作为"传承场"的现实价值;对"传承物"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育名录进行遴选和宣传,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体育博物馆;实施教育传承、理论传承和国际交流传承等方式为主的生态化"传承机制",以求对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提供理论与实践建议。

  • 基于创客教育的非遗校园活态传承实践研究——以忠信花灯为例 2020-06-01

    学校教育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有效形式之一,而美术教育则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鲜活、最重要的载体。针对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教育传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文中尝试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引入创客教育理念,开展项目式学习,构建创客课程体系,设计"非遗创客学堂""非遗创客工作坊""非遗创客社团""非遗创客竞赛场""非遗创客模拟集市""非遗创客公益基地"等六大板块课程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 传承“非遗”之我见——以传统舞蹈为例 2020-06-01

    自2000年左右,我国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和传承工程以来,通过组建机构,架构体系,颁布法规,设立节日,确定项目,确认代表性传承人等举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被国外同行们誉为“‘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不过,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就当下“非遗”保护和传承现状而言,传承环节显得非常薄弱,不仅存在的问题多,且传承难度也大,作为“非遗”组成部分的传统舞蹈传承亦然。针对此,本文将以传统舞蹈为例,从“‘非遗’为何”“为何传

  • 试论宗教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方式——以岷江上游羌族“释比”传承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古老生活方式的保留愈来愈为人所重视,很多少数民族宗教文化都被积极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虽然少数民族宗教文化越来越引人注目,但是却依然没有找到有效的传承方式。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大多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传承状况举步维艰。笔者在赴岷江上游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羌族“释比”传承为例,运用人类学相关理论分析、讨论宗教性非遗传承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固态传承”与“活态传承”相结合的解决思路。

  • 以群众文化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种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国家的文化瑰宝,起源于民间文化,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群众文化的发展对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为研究基础,分析群众文化和非遗的关系,提出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有效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 关于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的思考 2020-06-01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革,基于当前形势下,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了不小的挑战,但同时也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传承人的保护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工作,推动传承机制的建设进程.鉴于此,各地区应深入剖析当前的具体发展现状,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展开积极的整理工作,加大开发力度,不断探析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本文主要以非遗传承为探究视角,思考如何有效建设传承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