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分类筛选新闻(42)
新闻(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非遗名录(42)
非遗资讯(5)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民族文学中“非遗”的民族志书写及其启示意义 2020-06-01

    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化综合信息库,它留下了关于民族传统文化及其变迁的珍贵民族志资料。许多民族文学有关于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的书写,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描叙更为突出,这种书写不但具有民族志的特征,而且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方面的价值。这既是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路径,也可视为"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别样方式。

  • 文化空间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困境论析 ——以当代桐城歌为例* 2020-06-01

    从文化空间的张力和压力视角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困境是一种有益尝试。基于对桐城歌的调查发现,非遗传承中文化空间的张力表现在历史记忆、传承机制和资源共享方面,压力包括主客位的异化、语境的差异化和边界的模糊化,文化空间张力与压力的合力导致非遗传承乏力。非遗文化空间的张力和压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互相转化。采取多层面措施消减张力和压力并将其转化为动力,进而有利于消弭非遗传承困境。

  • 城市化进程中剪纸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基于对长清剪纸的田野考察 2020-06-01

    长清剪纸2008年入选济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的当下,长清剪纸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体现为:缺乏对剪纸艺人民俗角色转变的认知和研究;政府在制定保护政策时,没有区分非遗传承人的传承动力来源;技术世界给手工剪纸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非遗进校园重宣传普及,轻文化传承,且进校园之后,“种子”如何生长为参天大树还未可知。剖析这一案例,有助于为城市化进程中剪纸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 “非遗”的活态传承与文化使命 ——从“雷山苗年”说起 2020-06-01

    非遗的活态传承指的是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其生长发展环境的整体化,在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状态下进行的有效传承方式。它区别于单一"博物馆"式的留存样本,它结合了现代科技手段,全方位的记录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点点滴滴。活态传承能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的,而"非遗"的传承不仅仅只是为了保存和缅怀风俗习惯或是传统技艺,它有着让民族文化延续、发展,以及让"非遗"活在当下的使命。

  • 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2020-06-01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在追求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对建设精神文明做出了许多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与传承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重点工作。各级文化馆作为本地区非遗研究和保护的主体,在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起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

  • 浅析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文章梳理和分析了国家级和江苏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医药类项目入选概况,指出传统医药非遗传承中存在保护机制不够健全、学校教育比较薄弱、传承人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过于看重经济效益等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即加强政策和经费支持,为非遗传承保驾护航;推动普查和研究工作,促进非遗数字化转型;实施文化重建,推动非遗创新性发展;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使非遗保护后继有人;开展生产性保护,促进非遗活态传承;推进整体性保护,激发可持续发展活力等。

  •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音乐进课堂传承的教学实践 2020-06-01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浙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进入高校课堂,进行"活态"保护与传承,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与方法,是当下一个既涉及非遗音乐资源保护又涉及高校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话题,将非遗音乐项目的保护和课堂传承、教学一体化推进,实现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音乐类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非遗”在高职艺术设计类教学中的传承路径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闪耀的星,它彰显着我国文化的灿烂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多元文化进行了紧密的融合,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其本质面貌逐渐模糊甚至异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树立起保护非遗文化的决心,并将其与高职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探究活动中,切实体会到我国非遗文化的丰富与灿烂,并自觉承担起传承与保护的责任.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并以"非遗文化在高职艺术设计类教学中的传承路径"为主题,展开简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