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分类筛选新闻(42)
新闻(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非遗名录(42)
非遗资讯(5)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非遗视域下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以福建地区为例 2020-06-01

    在全球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的大背景下,地方戏曲得到新生的同时也出现了濒危的状况,尤其是一些小剧种濒临消逝。究其原因,主要体现有四个方面:社会变迁引起审美文化的变化;地方戏曲文化缺乏良好的文化生态;地方戏曲自身的传承机制断裂;长期以来我国各地普遍缺乏"非遗"意识,更缺乏保护意识。为了实现振兴地方戏曲的奋斗目标,一方面要保护和优化地方戏曲的文化生态,包括内生态因素和外生态因素。另一方面要把地方戏曲融入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借助网络、手机方式为主的新媒体进行传播。当然,还要处理好地方戏曲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原汁原味保存地方戏曲和创意创新的关系;地方戏曲的重点保护和全面保护的关系;地方戏曲的经济转向与政府扶持的关系。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命名研究 2020-06-01

    非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提倡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新时期,非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是文化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命名传承人,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的命名认定,有利于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激发出传承人带徒传艺的热情,为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维系人类文化多样性作出新的贡献。通过对传承人定义、调查和认定,明确调查、认定传承人过程中的具体程序和内容,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完善

  •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木版年画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版年画的传承面临人亡艺绝的濒危境遇。对非遗的传承不能停留在保存的层面上,非遗传承还应含有创新和发展的理念。要想使木版年画这个非遗项目持续传承下去,需要在其创新传承方面做文章。加大非遗的记忆论研究非常有必要。在非遗的记忆论研究方面需要注意两个问题:超越记录与整理;重视传承主体。

  • 兴山地花鼓的校园传承之行 2020-06-01

    兴山地花鼓是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了抢救和保护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瑰宝,让地花鼓表演艺术代代相传,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宜昌市非遗保护中心开展了一系列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实现了非遗保护传承与学院教育的深度融合。

  • 传承非遗也要不忘初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是民风民俗民情等民族特征、审美习惯“活”的呈现。传承非遗不应只是书本著作里的文字和图片、博物馆里的摆设、“口耳相传”“师徒相授”的传统工艺等。非遗大多是“活态流变”的生产生活技艺,只有走出象牙塔,融入现代生产生活,被公众认识、消费、欣赏,才能“活”在当下,得到传承和发展。鉴于此,本文对传承非遗也要不忘初心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 漫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20-06-01

    我国拥有着数量庞大的非遗产物,作为一项“活”的文化产物,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举措。

  • 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金钱杆”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璀璨明珠,世界各国均已达成了保护、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识, 我国更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纳入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然而实际情况中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却差强人意。土 家族“金钱杆”流传于黔东北,又名霸王鞭、赶山鞭、打洋钱、打花棍、打钱杆等,是江口县传承下来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民间舞 蹈表现形式,现已发展成为一种娱乐性兼具健身功能的民族传统文化体育项目,其简单易行,娱乐性强

  • 论地方高校在“工匠精神”影响下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非遗文化在文化的传承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角色作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进行保护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地方高校在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传承作用,地方高校正应秉着这种追求精益求精、专业专注、一丝不苟且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体现出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