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6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67)

共检索到 267 条数据

  •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画传播的美学意涵 2020-06-01

    本文从人们审美需要的本能和当代传播的美学出发,结合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动画结合的"和合之美"、蒙古族非遗动画传播的"综合美"及"生命美"的具体论述,详尽阐释了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画传播的美学意涵。

  • “一带一路”视域下沧州音乐类非遗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薪火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沧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重要一环,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然而,在全球化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些文化遗产受到文化单一化,旅游业、工业化等社会问题和自身发展局限性的影响,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播非遗文化是非常紧迫和重要的研究课题。"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保护非遗的举措异曲同工,它为沿线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新机遇,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搭建了新平台。跨文化传播保护和延续了沧州音乐类非遗文化的生命,为实现沧州音乐类非遗文化变为沧州文化资源甚至是沧州文化资本的转型,对促进社会人文交流,实现文化相通,对各地乃至全国文化传播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新媒体时代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传播策略探究 2020-06-0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衍生出了新媒体产业,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以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新媒体在对于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传播中的价值,分析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传播现状,归纳出需转变主流思路、,拓展传播渠道,、融入现代技术,激发活力才能更有效地传播。为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传承人及相关保护部门提供可实行施的方案,同时也为类似非遗传统手工艺的传播提供参考借鉴。

  • “涵化理论”视阈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 2020-06-01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与变迁,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和数字化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主流,因此涵化理论不再局限于电视媒体,而是延伸至更加多元的数字化媒介中。通过探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涵化效果,有助于了解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的本质内容,了解受众与数字化传播主体的相互作用,并找出其中的潜存问题,从而更有效发挥和促进体育非遗的社会影响。

  • 我国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以昌黎皮影戏为例 2020-06-01

    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较大冲击。昌黎皮影戏作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和重要文化价值的传统表演艺术,在现代化语境中逐渐失去了年轻的观众群,演出市场极度萎缩,技艺传承后继乏人。但是,新技术手段的出现与文化传播的新环境也带来了发展机遇。紧跟时代潮流,结合文化传播的力量进行创新探索,才能保持昌黎皮影戏等表演类传统艺术的持久生命力。探讨昌黎皮影戏在当代的发展困境与机遇,能够为我国表演类非遗保护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调查研究 2020-06-01

    本文以传播学的经典模式"5W"模式为研究依据,面向公众进行问卷调查,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非遗档案信息传播主体有一定认知,对传播内容的需求呈现差异化,对传播渠道的选择趋于多样化,普遍愿意接收非遗档案信息,但对当前信息的传播效果并不满意。本文立足调查结果,基于"5W"模式五大要素提出改进措施,以推动非遗档案信息传播工作。

  •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研究 2020-06-01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过程中,面临公众认知度不高、传承人青黄不接、传播手段单一等问题。助推文化强国,媒体要站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高度,制定差异化传播策略,推进中医药非遗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立体化传播,助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 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对外传播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但在保护与对外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分散化、碎片化、条块化等不同程度的问题.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开展实地调研走访,总结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与传播现状,辨析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先进地区非遗保护与传播的先进经验,构建非遗数据库、媒体传播链、智能交互网等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模式,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传全方位、立体化、多样性的对外传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