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76 条数据
-
浅议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校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始呈现融合的趋势。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有关部门和团体组织了一系列的“非遗进校园”活动,致力于通过日常教学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其它学科教师一样,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自觉地将英语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进行融合,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继承与传播。
-
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民自发性保护的重要性 2020-06-01
我国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往往是以政府为主导,学术界参与提供理论和政策研究,新闻界、商界参与提供舆论和资金的支持,民众相对于其他各界往往是被忽略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章探讨民众自发性保护以及教育在非遗保护中的重要性,以期引出由全民保护到全民自发性保护的一些思考。
-
中国式健康养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 2020-06-01
中国是一个几千年文明一脉相承不曾中断的文明古国,有着无比深厚与丰富的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很多就与健康养老有关,这些完全可以通过创新型转化和创造性发展而成为发展我国健康养老事业得天独厚的重要资源。把非遗传承与发展养老事业紧紧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而且更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更有效、更充分地利用我国自身资源把养老事业发展得更好更快。
-
纺织非遗讲好中国故事 2020-06-01
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即将于今年11月上旬在北京密云古北水镇举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纺织故事,不断铸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纺织传统技艺新辉煌。肩负着这样的使命,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即将于今年11月上旬在北京密云古北水镇举行。在去年首届大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本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进一步提升大会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逐步完善交流与
-
基于非遗视角下的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0-06-01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各族人民继承发展而来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我们有责任去保护与传承,有必要去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艺术高校是培养艺术类人才的专门基地,把“非遗”融入高校艺术教育,有助于艺术类学生吸取民间艺术营养,扩大文化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培养符合我国国情需要及全球化大环境下所需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艺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传统民俗文创与沙湾古镇老龄化产业的互动探索 2020-06-01
当今中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的社会发展阶段。根据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本课题采用社会学研究方法,以广州市沙湾古镇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沙湾老龄化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程度和文化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推动当地老年人群体与回乡青年共同进行传统文化创新创业;旨在探索出一条多元融合式的老龄化文创社区发展模式。本文明确指出当下中国进行的文化建设,需要以多元化融合和多方受益为建设目标,将年轻一代的文创理念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与非遗文化传承、老龄产业链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最终打造出"老有所用,少有所为"和"老有所为"的老龄事业理想家园。
-
《传承》(第三季) 以故事化手法呈现非遗传承 展示传承中的青春力量 2020-06-01
纪录片《传承》(第三季)继续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片更多聚焦非遗传承中的年轻人,努力寻找传承中的青春力量。同时,在叙事上突出了故事化手法,通过记录技艺传承中的生动细节和传承人的情感变化,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
非遗传播与文化大国形象 2020-06-01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不仅包括印刻着历史轨迹的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的DNA,它是历代先民在与自然、社会的相处中总结出的生产生活经验;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更是明确文化身份,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国力,塑造文化大国形象,向外推介国家形象的重要文化资源。因此,我们可通过传播中华非遗传统的文化形态,蕴含的民族精神,隐含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这些最能代表民族本质的事物去与其他国家进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进而塑造一个真实可感、令人赞赏并且能走进他人内心的文化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