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76 条数据
-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业院校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大多是以口传心授为主,难以实现规模化、系统化的发展,因此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业院校非遗传承人培养,强调工学结合、多元化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非遗文化的传承成本,全面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优势,是一种非遗传承人培养的新范式。
-
“永兴坊模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启示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当下社会瞬息万变,我们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创新非遗保护方式,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做了介绍,梳理了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重点指出在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新思路下,"永兴坊模式"从开创文化扶贫新模式、非遗传承新做法、文化活化新典范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所做的成功探索和启示。
-
张家港市文化馆原创非遗类微信表情包文化价值初探 2020-06-01
面对如何充分发挥文化馆职能,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新使命、新担当,江苏省张家港市文化馆创新推出"东东方方玩转非遗"微信表情包。本文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挖掘文化产品深层文化内核,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新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论述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
-
保护城市文脉 创新非遗传承——浅谈杭州市下城区“非遗在社区”城市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与思考 2020-06-01
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的传承及发展为研究切入点,以杭州中心城区下城区"非遗在社区"为案例,深入研究"非遗+社区体验"的实践做法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为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道路探索提供一定参考。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2020-06-01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调党中央支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非遗保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非遗保护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非遗保护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等保护理念,逐步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探索推进多种保护方式,着力加强传承能力建设,持续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力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非遗语境下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文化内涵也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因而, 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广受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非遗语境下,高校对非物质文化保护人才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教 育至关重要。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为传统 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培养大量人才。本文就非遗语境下,高校艺术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和培养学生的传 统文化素养等问题进行探讨。
-
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青州非遗的“打开方式” 2020-06-01
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发掘与传承保护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堪称山东省县域非遗保护工作的典型代表。青州非遗扎根于丰厚文化底蕴的青州,具有鲜明的乡土民间特质。青州市进行非遗开发和保护,善于发掘民间资源,“淘”生活中之“宝”,自上而下形成合力,全面而细致地开展工作。青州非遗传承强调回到生活中去,对传统文化进行发展性利用,通过“造血”实现活态传承。概言之,青州非遗的“打开方式”是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
关于非遗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探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非遗保护与传承对于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提升民族认同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非遗能够"见人见物见生活",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