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9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99)

共检索到 499 条数据

  • 传统美术类非遗造型的基本特征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在中国,非遗分为十大类,分别是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民俗。本文通过研究传统美术类非遗的造型,探究其造型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概括性、随意性、抽象性、程式性等特点。

  • 以综合实践课程为载体弘扬优秀岭南传统文化——广州市少年宫开发“时光机·少儿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 2020-06-01

    岭南传统文化是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地传承和发展岭南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达到培养少年儿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这是作为校外教育机构广州市少年宫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广州市少年宫以综合实践课程为载体,探索适合少年儿童的岭南非遗课程资源的建构与开发,拓展活动领域,开创性地将岭南非遗项目运用到课堂上,让少年儿童了解非遗,参与实践,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促进当地岭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如何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既“活”又“火”? 2020-06-01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脉延续,国之强大,离不开赓续历史传统、守护文化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可以说,支持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扶持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包括国粹艺术、非遗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渐成热潮。"故宫跑"、京剧"潮"、敦煌美、诗词热……诸多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艺术形态活跃在各大平台,不

  • 浅谈传统蓝染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结合 2020-06-01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然而,非遗技艺的传承在保护和传播过程中,又是一件非常棘手而且重要的事情,承载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热情的中国传统手工艺,还需要更多的年轻人的了解和保护。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 试论“非遗”时代传统古筝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气氛浓厚,但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不断扩展,其对传统古筝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也暴露了出了诸多问题。本文针对传统古筝艺术的非遗保护机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提出了在“非遗”时代下,保护与传承传统古筝艺术的有效策略。

  • 非遗与服装设计跨界融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东莞市通过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服装设计跨界融合,让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提供了新的经验.

  • 口头传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受益机制研究——以《玛纳斯》史诗传承人为例 2020-06-01

    口头传统的传承人在传承、守护、延续和发展口头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人是口头传统文化资源的所有者,也是口头传统文化发展中重要的相关利益者,只有让传承人在传承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和充分受益,才能使口头文化活态传承得以实现。以《玛纳斯》史诗传承人为例,在调查中发现其生活境遇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目前《玛纳斯》史诗传承人保护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口头传统类非遗传承人所应享受的精神物质权利的分析,探析口头传统类非遗传承人的受益机制。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发展研究——基于山东的现状考察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研学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组合型新名词。从广义上说,非遗研学指以非遗为对象的研究性学习,它伴随着非遗的传承过程而广泛存在,此前常被冠以"进修""修学""实践"等名称;从狭义上说,非遗研学专指将非遗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包含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