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9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99)

共检索到 499 条数据

  • 多彩端午节展现文化魅力 2020-06-01

    端午节是中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人们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此节。对古人而言,“午”通“五”,因此“端午”又常称“瑞五”。随着时代的变迁,瑞午节在民间各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逐渐从先秦单一的辞邪活动演变为一种内涵深厚、延续久远、影响广泛的大型文化体育活动。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瑞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传统体育与游戏的全球实践及启示 2020-06-0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传统体育与游戏方面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传统体育与游戏视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构成,认为其具有文化、社会和体育的多元价值;在全球主要实施的保护工作包括通过引导与协商形成多边共识,通过列入"非遗"名录形成国际规范与影响力,利用"新媒体"强化保护与推广以及举办赛会、融入教育等。对我国的启示:积极参与全球文化治理,推动优秀项目进"非遗",通过"多维度"保护和强化族群记忆等。

  • 口述史视角下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研究 2020-06-01

    以口述史的视角,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访谈,总结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效与不足,探讨其保护路径。提出加强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史料挖掘、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推进改革创新、完善市场开发、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推广普及、强化法律保障的武术非遗保护路径。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我们重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等具有深远意义。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从政府到民间,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呼声很高,也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并提供了一些资金上的支持,但很多“非遗”项目依然举步维艰,濒临灭绝。一味地保护只是人为延缓了部分“非遗”资源消亡的时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代在变,我们所有从事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事业的人也必须跟着改变。只有通过产业化发展,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潮流,配合国家新的发展战略,增强自我造血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实现对自身价值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以山东省为例,以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的关系为研究基础,提出五种可行性发展路径,深入探索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新思路。

  • 论新时代区域性艺术类“非遗”应用传承的发展策略* 2020-06-01

    应用性保护解决了“非遗”当下存在的合理性,激活其外在商品层面的市场经济价值,通过其自身的市场价值的体现,使之能够有自我造血的能力。然而,从固化的保存到应用激活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市场的商业化,传承生态的断裂,协同共享和开放性意识不够,造成的文化艺术精神实质的迷失,社会性的共同应用的缺位。加之,文化自信的不足,造成了国际性的宣传力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探究其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根源,探索新时代区域性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应用传承发展策略,无疑成为当下极其重要的问题。

  •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策略 2020-06-01

    新疆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文化和审美的集中体现,也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晶,蕴藏着巨大的价值。基于此,研究"一带一路"倡议赋予新疆传统美术非遗的机遇,分析传统美术非遗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受教育水平,提升民众保护意识;抓住机遇,拓展传播空间;"政、学、企、民"4方协作,推动经济转型,构筑人才体系等策略,助推传统美术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 非遗传承:地方戏曲进校园的区域样本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随着传统文化热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近年来,我们从组织机制、课程建设、教材研发、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系统地展开非遗传承进校园,为非遗文化在校园传承积累了宝贵经验和可以参考的模本,达到了培植学生对非遗文化兴趣、传递非遗文化、引领了解非遗文化内涵、提高丰富学生非遗文

  • “非遗”视角下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创产品设计探究 2020-06-01

    探索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文创产品设计思路和创新方法,缓解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濒危状态。打造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特色文创品牌,提升布依族文化知名度。对望谟布依族文化与蓝靛染工艺概况进行整理,分析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现状。借鉴优秀设计案例,结合新时代消费需求,总结创新设计方法与思路。结合文化梳理、核心素材提取、多学科融合等思路,重构视觉元素与概念元素,综合提升文创产品的民族感和现代性。采取树立品牌意识、拓宽传播渠道等方法,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结论为包括望谟布依族蓝靛染工艺在内的传统工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