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99 条数据
-
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城市系列活动举办 2020-06-01
近日,杭州市举办了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城市(杭州)系列活动。活动开幕式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文化广场举行,琵琶《淮阴平楚》、昆曲《游园》、绍剧《美猴王》等节目精彩上演。本月,全市各地将举办共计六十余场非遗文化活动。杭州雕版印刷技艺、西溪小花篮编织技艺等非遗传统技艺亮相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城区“风景这边独好——上城非遗之旅”在南宋皇城小镇打造深度体验式非遗旅游
-
山西省传统体育类非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20-06-01
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旅游资源是山西省重要的旅游资源。通过对传统体育类非遗旅游资源的分析,建立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省38项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进行旅游开发打分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传统体育类非遗旅游资源中传统武术、表演艺术和民俗社火这三类较适合开发,棋牌类和文化空间类旅游资源则开发评价较差。最后针对这些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建议。
-
从复兴走向振兴—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道路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兴未艾,传统工艺美术在新环境下的文化属性愈加凸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实施中,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是中国非遗保护的核心内容,通过系列研培计划的开展,更好地推进了文化保护工作。同时,将非遗保护与文化旅游推广、特色文化产业打造及文化经济发展相融合,是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现象。当然,传统工艺如何抓住这一时代机遇,从复兴走向振兴,是一个有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展开的时代课题
-
王晓琳 呈中国文化之大美 现传统艺术之精华 2020-06-01
在刚结束的2019北京时装周上,木真了品牌发布了主题为"绣色遗梦"的主题秀。"绣色遗梦"呈现了40余套精美华服,应用了湘绣、蜀绣、苏绣、京绣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刺绣方式,每一个图案、每一件作品,仿佛都在续写着一个传说,这场秀完美地呈现了中国绣艺之大美,让非遗文化在时尚秀场万众瞩目大放异彩。
-
基于CMF的非遗工艺美术类技艺的传承创新及开发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我国非遗的传承、融合与创新是我国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工艺美术不复往日辉煌,通过科学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手段之一。对非遗工艺美术来说,通过对其色彩—材料—表面处理进行分析解构,并数字化记录下来,不但能实现对其视觉特性进行保护,更重要的是,这些元素也可以作为设计灵感,启发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的艺术创作,或通过更多业界人士在功能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过程中,实现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起到对非遗工艺美术类技艺更广泛的宣传效果。
-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策略研究——以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保护为例 2020-06-01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民族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精神气质和孜孜不倦的审美追求。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从此以后,我国就开始走上真正意义上的“非遗”的保护工作之路。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省份,拥有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然而与此同时贵州的“非遗”也濒临危险,面临着传承力量薄弱,高素质人才缺乏、运用媒体意识不足,创新“流于表面”以及资金来源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贵州“非遗”的保护为例,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依靠互联网+业态,对其进行产品化,市场化,从而来保护我们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
“两创”视域下徐州地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思考 2020-06-01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针,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也为我们开展"非遗文化基因"的保护和发展,以及"非遗精神文脉"的当代表达方式指明了方向。苏鲁豫皖交融地的徐州地区,自古为文化交融和创新区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众多,背后集合着区域文脉和技术精髓,既有北方的大气,又有南方的细腻,集功能性与实用性于一体,体现当地民众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认同。本文在"两创"背景下,以徐州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产业化发展为研究点,提出以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为引导,以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为依托,以市场有效运作为抓手,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遵照市场规律运作,创新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融合互促路径,以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对其他城市文化产业规划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富春江渔文化记忆》书评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许多原本濒临消亡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并为世人所了解.《富春江渔文化记忆》[1]正是一本研究浙江省钱塘江中游——富春江流域濒临消失的渔文化的佳作.一作者方仁英为杭州市富阳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因外婆是富春江渔民,她从小就对富春江流域的渔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