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9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99)

共检索到 499 条数据

  • 聚众智,汇合力为纺织非遗传承发展谋未来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召开 2020-06-01

    11月15~17日,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构建纺织非遗发展命运共同体",会议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包括主题大会、主题论坛、创意展览、服饰大秀、限时闪售、非遗体验、合作签约、发布报告、座谈交流,以及揭晓"首创杯"2018年度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评选结果,发布"首创杯"第二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指定文创纪念品设计方案等。

  • 现代视野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以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阜新东蒙短调民歌为例 2020-06-01

    从2001年昆曲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至今,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已进入第18个年头。在保护工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立法式保护等也在一步步探索中开展着,也试图开展非遗项目的分类保护。但纵观十大类非遗项目,不难发现,其中的少数民族非遗项目数量可观,他们是众多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对其非遗项目的保护,对保护文化多样性

  • 2020-06-01

    我是一名意大利语专业的学生,在大一暑假时我参加了非遗传播与传习的实践活动,主要负责徐行草编项目。上海市嘉定区徐行古镇是江南著名的草编之乡,徐行草编是徐行的传统手工艺品。早在唐代,徐行草编就已饮誉中外。2008年,徐行草编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尽管徐行草编历史悠久,但如今对其了解的人并不多。在徐行老镇的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一些当地年轻人甚至也不知道徐行草编。

  • 长江流域民歌非遗代表项目的地理分布* 2020-06-01

    我国政府于2004年8月宣布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十多年的推进,现已先后批准并公布了四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以长江流域298项民歌非遗代表项目为对象,运用分区统计、专题图呈现的方法对长江流域青藏、滇黔、巴蜀、荆楚、吴越五大音乐文化区的民歌代表项目之地理分布进行观察。一则客观呈现研究对象的空间现状,二则为相关部门决策及学界的深度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民族传统手工艺合作社的形成与运作 2020-06-01

    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合作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典型模式,在留守妇女的再就业、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贵州省台江县小河村的苗绣合作社为例,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苗绣合作社的形成过程,进而探讨合作社出现前后苗绣生产与消费实践的异同。研究发现:苗绣合作社模式在政府、绣娘、商家、非遗传承人、先锋游客、苗绣、市场信息等多元主体协同作用下形成,苗绣、市场信息作为非人类行动者,在苗绣合作社形成过程中起到了牵引、制约的作用;合作社的成立带来了苗绣生产实践的多样化以及销售方式的多元化,最直接的积极影响体现为提高本地女性的经济创收,从而促进其身份地位的转变以及个人能动性的提升。

  • 我校成为“非遗”教育特色院校 2020-06-01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非遗"工作平台始建于2014年,"非遗"工作平台由"湖北科技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手工艺研发中心" "大师工作室"组成,主要依托传媒艺术学院、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等部门协同开展相关工作。"非遗"工作平台与非遗文创企业、非遗传承人、自由艺术家联合,构建了 "基于写生非遗类项目化课程设计与改革" "湖北非遗布艺的高职传承与文创设计课程""基于非遗项目的高职艺术设计类‘STEAM’课程构建与实践"等课程体系;创立了"湖科广告工作室" "楚艺源极双创工作室"等文创平台。平台还与湖北省内高校、博物馆、研究机构、非遗传承人、"非遗"文创企业合作,开展了"湖北非遗传承与高职艺术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湖北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文创实践研究""湖北非遗工艺美术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承与活化研究"等学术活动。

  •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0-06-01

    基于点格局分析、核密度分析、热点聚类等方法,以中国4批次3 140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呈聚集分布态势,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2)从类别来看,表演艺术类聚集于京津冀与冀鲁豫、长三角、粤闽沿海、湘鄂贵地区;传统手工艺类聚集在长三角、陕晋交界、京津冀地区;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类聚集在长三角及黄河下游地区;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主要分布于京津冀地区;社会实践、仪式与节庆类多分布于东南沿海。(3)从批次来看,前两期非遗项目较多;后期更重视经济不发达地区非遗项目的开发。(4)非遗项目的两个分布高核区分别位于京津冀和长三角。(5)非遗分布趋向于地势比较平坦、气候温暖宜人、水资源丰富、阔叶林为主的平原和低山地区,以及历史文化悠久、民族聚居、经济较发达区域。

  • 教育与合作从高校“非遗研培”思考传统工艺的再造与活化* 2020-06-01

    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重要门类之一,尤其是传统手工艺术,有许多依然作为重要的社会经济产业,活跃于当代社会生活。2016年,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里,把国家非遗保护实践和工作理念上升到新的高度,提炼出三个理念:在提高中保护的理念;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保护理念。2017年,项兆伦同志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