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9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99)

共检索到 499 条数据

  • 三师共育,技艺双修 重庆市工艺美术学校以“非遗”促特色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乘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春风和“双基地”建设的契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的重庆市工艺美术学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与企业合作,引人“非遗”项目,聘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探索出一条“德美育人、技艺立人”的创新之路。

  •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非遗传承个案研究 ——以“湖南花鼓戏”为例 2020-06-01

    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提髙全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当前,中国轰轰烈烈的非遗保护运动进人非遗后时代,把遗产挖掘出来进人名录并不是终极目标,“非遗后时代”重要任务就是科学保护、广泛传播。在众多的传承方式中,学校是未来国家精英的摇篮,但是髙校作为国家青年的聚集地,却没有重视传统音乐文化。

  • 纺织非遗的创造性传承 2020-0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千年的演变过程中,纺织非遗技艺的传承发展经过传承人的薪火相传和世代守护,已经形成为一种融合发展的工艺类别,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奠定了理论基础。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也在逐步实施,纺织非遗的创新模式正在推广发展。

  • 挖掘“非遗”民族之花,让传统文化芬芳校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它承载着人类共同的文化基因。我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积淀了底蕴丰厚、异彩纷呈的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记忆之根,也是华夏民族的精神脊梁和历史见证。如何将“非遗”这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更好的薪火相传,是我们教育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探索有效途径和策略,进行校园非遗活态传承,对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具有积极推动意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 2020-06-01

    新时代下,思考如何做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综合分析现实情况及时尚发展趋势,东方生活美学体验馆应运而生,其全新的运营模式,除了实现非遗传承人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与人们现代生活的更好融合,打造更多大众看得上、买得起、带得走的美学产品更是真正把非遗的创新发展落在实处,同时为传统珠宝行业探索新的创新发展之路。

  • 指尖上的传承针线里的中国 2020-06-01

    6月4日,“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在恭王府拉开帷幕,6晚11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服饰秀展演,选取非遗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实例,展现振兴中国传统工艺、非遗走进美好生活的盛况。本刊特别采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由他为大家解读这次活动的特色。此次活动,孙淮滨认为意义重大:“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是极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纺染织绣类非遗

  • 辽宁省统一战线利用“非遗”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 2020-06-01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利于推进精准扶贫,有利于推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和乡村振兴。在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过程中,统一战线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围绕中央统一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积极参与落实辽宁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工作,利用"非遗"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 浅论江苏曲艺与“非遗”文化 2020-06-01

    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遗保护工作走过了16个年头,实现了"抢救保护、建章立制"的基础工作阶段向"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纵深发展阶段的跨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我国非遗项目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10个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