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99)
新闻(2)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99)
政策法规(1)
学术交流(1)

共检索到 501 条数据

  • 基于传统民俗“蒸枣花”为题的文创设计探索 2020-06-01

    传统民俗"蒸枣花"是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民生活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素有"二十八,蒸枣花"之说,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然而在快餐式的城市生活中,"蒸枣花"的习俗逐渐消逝.在国家对非遗民俗艺术文化的传承日益重视的情况下,提取"蒸枣花"的元素设计文创产品,旨在继承其文化核心的同时使其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能在当今发展趋势中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助力中国特色民俗文化的继承与保护.

  • 试论时代转折中的非遗传承与传统复兴 2020-06-01

    近年来由于我国文化传承机制不健全,再加上受西方文化的冲击等因素,导致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方面,出现了很多迫切性问题。如何改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和传承的问题,本文将进行建设性的探讨和研究。将 当今我国非遗传承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一起,找出造成这种困局的真正原因。结合时代背景,开发发展机遇,讨 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实用的方法,更好的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下去。

  • 佛山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发展前瞻 2020-06-01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发展有“文化IP+再创作+发行推广”、“非遗核心资源+产业链横向扩展”、“非遗文化要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三种模式.作为中国南派武术发祥地及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佛山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非遗项目在生产性保护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品牌建设滞后、产业化程度较低、市场主体参与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可从“传承人+生产性保护基地+X”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举办高水平国际赛事活动提升品牌效益、加强核心技艺知识产权保护和民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传统体育非遗项目现代服务业、重振传统武术影视产业、构建“1+N”非遗创意产业集群等途径,推动地方传统体育非遗创意产业有效发展

  • 传播视野下瑶族传统服饰的创新与保护 2020-06-01

    传统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是人们对历史和对自然关系的诠释,它承载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渊远的历史记忆。瑶族传统服饰是瑶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章从当代传播的语境以及"非遗"的角度,分析瑶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提出对瑶族传统服饰传承与保护的对策,重视在传播视野下对瑶族传统服饰的传播与创新。

  • 灌河流域民间传统技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2020-06-01

    灌河流域民间传统技艺课程主要是指灌河流域传统手工制作技术和传统的地方曲艺技术等内容,这些传统技艺大多已被列为不同级别的非遗保护项目,校外教育基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需要完成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命.本文主要通过课程开发背景、课程的价值、课程相关资源的整合、课程体系的建构、课程的实施与管理以及课程的创新之处进行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 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言”——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0-06-01

    十九大报告战略性地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就是继承、保护和创新五千年来中华文明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主要以山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以长期而广泛的调研为基础,通过具体实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并提出构建非遗保护体系的措施。

  • 用适合儿童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课程视角下的非遗实践活动探索 2020-06-01

    三月三迎神赛会是泽国特有的地方文化符号,更是一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火种。如何将这一火种点燃?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结合学科文化中的诗词、体育、音乐、绘画、民间工艺等元素,构建校本课程框架,创新传承体验路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研发出"记忆泽国——非遗传承三月三"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在考察、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和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真正唤醒学生的文化自觉。

  • 侗族服饰美学特征及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0-06-01

    民族服饰艺术是我国服饰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服饰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服饰改良与创新是传承非遗文化的主要方式。侗族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侗族服饰别具特色,侗锦更是精美华贵,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文章通过对侗族传统服饰结构的分析及研究,提出在保留其民族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将传统服装的二维平面结构改良为三维立体结构,并创新设计符合时代审美的结构与款式的观点,为我国民族服饰结构改良与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建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