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501 条数据
-
传统武术(撂石锁)培训班在古都开封举行 2020-06-01
为推进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了2019年开封市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第一期——传统武术(撂石锁)培训班。本期培训班于4月23日至25日举办,来自开封市各县区百余名传统武术的传承人和部分武术门派掌门参加了本期培训班。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开封市非物
-
非遗再设计——首创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设计论坛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2020-06-01
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彰显。可是,当下社会瞬息万变,许多新科技、新观念层出不穷,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创新非遗保护方式,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
倡导传统文化 送高雅艺术进校园 2020-06-01
一场“传承非遗、弘扬艺术”的视听盛宴在江苏省泗洪姜堰实验学校上演。演出中,南京剪纸传承人张钧以舞蹈《剪纸姑娘》为背景进行现场创作,并与学生们互动,指导学生们尝试完成剪纸作品,激励他们将南京剪纸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这场演出是民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支部继2016年与泗洪中学举办“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并挂牌“民进江苏省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后,再次带
-
浅谈"传统戏剧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班"感悟 2020-06-01
2018年10月16日“第二期江苏省传统戏剧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班”开班。转眼,培训班的学习交流活动已经告一段落。回想起这段重回校园、重回课堂的美好时光,和昔日的同窗、老师们一起在戏曲艺术知识的殿堂里徜徉,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艺术、实践的认识与理解。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同时也倍感荣幸!本次研培班培训的宗旨是“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这充实的一个月课程,我们先后学习了“理论知识”类:《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索与实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解读、《中国戏曲简史》、《戏曲概论》、《剧目读解》等课程让我增长了相关文化知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和分类,更深入了解戏曲的起源、形成,及戏曲特征“程式性、虚拟性、写意性”的美学表现手段,明确了戏曲的当代价值,增加文化的厚重感和人民的归属感,提高了民族文化自信。
-
符合中国文化传承的逻辑和实际的“文化自愈机制” ——回应“非遗在中国”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的内在逻辑和传承机制》是美国《西部民俗》2017年第2期“非遗在中国”专刊的前言(1),该文概述了张举文、周星、高丙中、萧放四位民俗学家对中国“非遗”的主要观点,认为中国的非遗保护运动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帮助中国人赢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也给中国文化自愈机制提供了一个发挥作用的机会,占据主导地位的二元对立的革命思想似乎步入完结,传统思想
-
万木繁华雨当先——《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序言 2020-06-01
风起云端,水激石涧。张西昌博士的《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即将出版,这是一件期待已久的喜事。喜之所在,是他多年从事民间艺术研究,对弱势群体的手工艺匠人甚为关注。这些绝大多数生活在底层的艺术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着自身的生活状态,也支撑着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非遗”保护工作便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推进和高度重视,其概念为国人所熟知,同时也
-
塞上文化瑰宝包头剪纸 2020-06-01
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大地上,在塞上工业重镇、草原钢城包头,生活着31个民族300万各族群众,这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分布广泛、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截至目前,包头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自治区级13项,市级67项;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自治区级36人,市级130人。其
-
杭州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大会圆满落幕 2020-06-01
近日,杭州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大会在江干区圆满落幕.本届大会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江干区主办,包括节目展演、项目展示及游戏竞技三个环节,集中现场展演《幸福莲响》《淳安竹马》等全市8个非遗传统体育项目;静态展示王星记扇、江干古木船等31个非遗项目;举行钻长凳、踢“房子”等7个非遗传统游戏项目.全市13个区县市800余人参演,5000余位市民现场观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