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501 条数据
-
文化部非遗司"非遗在社区"在奉贤试点启动 2020-06-01
3月2日,正逢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佳节到来之际,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奉贤区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由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奉贤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柘林镇人民政府承办的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试点工作——“非遗在社区”启动仪式在柘林镇海韵社区举行。
-
非遗教育课程化才有生命力 2020-06-01
近日,北京市称,将非遗教育全面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鼓励和支持在升学中择优录取擅长特定代表性项目的考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灿烂文明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受不良思潮的影响,崇洋媚外现象乱相环生,导致一些标志性的中华非物质遗产备受冷落,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华夏文明面临传承危机。
-
灰雕的欣赏与发现——少儿灰雕“赏、探、悟、创”四步学习法之“赏” 2020-06-01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渐增强,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笔者近几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研究,我国“非遗”传承的状况堪忧,缺乏创新与开拓精神,作品大都不敢突破传统,基本停留在照搬和模仿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
传承 弘扬 发展 江西非遗在全国第八届非遗联展中喜获四金一银 2020-06-01
绿柳如烟的六月,全国第八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秀山轻雨青山秀,春光甲天下;香柏古枫古柏香,花香撒九州”的云南昆明拉开了帷幕,联展以“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为主题,共有江西、安徽、贵州、云南等20个省(区、市)的102个非遗项目入选参展,其中国家级项目47个、省级项目36个、市(县)级项目19个,涵盖了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戏曲类等类别。
-
让非遗绢人“活”起来——绢人定格动画课程 2020-06-01
一、课程开发背景绢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校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校,多年来,将绢人“非遗”传承人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学校,带领学校教师团队探索绢人的传承和创新,让绢人走进课堂、走进课程。由于传统绢人侧重手工艺制作,侧重技能技法传授,题材狭窄,内容设计脱离现实生活,而且耗时久,训练难度大。纯粹的绢人制作课程无法让学生在制作工艺上达到较高水平,且难以长期维持学生的兴趣,因此,绢人制作需要有一个新的出口。与时代契合是必然,与科
-
青藏川交界地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川北、藏东及青海南部地区,是我国西部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信仰交互的杂居地区,这里的文化遗产在多元因素中创造和发展,是当地民俗风气、文化特征、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是古老先民传承至今的民族记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秉承了作为世界性命题和传统性延续的特点②.2017年6月10日“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活动旨在推动新时期非遗保护与传承理念的深化,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指明方向.为深刻掌握青藏川交界地区非遗的传承现状,探寻更有利于该地区非遗传承与发展的途径,本文以非遗的本真性、完整性和特殊性保护原则为理论向导,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和半结构性访谈法对青藏川交界地区的文化遗产及传承人展开了探访和分析活动.
-
阜阳科技工程学校:传承非遗艺术 创办特色职教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明、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阜阳科技工程学校坚持以“和合”文化为统领,践行“和而不同、和实生物、保合太和”的价值观,倡导“和谐、和善、创新、融合、合作、适合”理念,积极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了以非遗教育传承为特色的育人模式。
-
非遗走出“新”经济 2020-06-01
沥沥雨水中,模特们身着云锦华服,撑着油纸伞随音乐走过,仿佛一幅画卷,又有着浓浓的诗意。在千岛湖召开的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上,这场非遗服饰秀引发人们关注。精美服装的背后既有传承千年的技艺与情怀,又有产业发展视角与空间。伴随着非遗传承方式的创新,产业外延也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技艺走出博物馆,开辟出产业发展的新天地。千年技艺的重“新”相遇要将千年技艺薪火相传,融入现代生活,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