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9)
新闻(12)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09)
学术交流(7)
非遗资讯(3)
政策法规(2)

共检索到 1321 条数据

  • 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济南举办 2020-06-01

    经过各省(区、市)推荐和专家遴选,全国共有131个曲艺项目参加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60个、省级代表性项目34个.全国的非遗传承人将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深厚文化内涵的优秀节目通过剧场展演、进社区演出等形式展示出来,全面体现近年来我国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 李永军:独辟蹊径的非遗保护人 2020-06-01

    在下属眼中,他是一位开拓性领导;在合作伙伴眼中,他是一个幽默但要求严格的企业家;在年轻人眼中,和蔼健谈的他被亲切地称为"李爸"。他就是永新华韵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副会长李永军。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此指引下,李永军带领团队致力于在非遗保护

  • 非遗传承保护的“徽艺小镇”实践——黄山徽艺小镇案例简析 2020-06-01

    文化产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朝阳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黄山徽艺小镇坚持文化自信,是以保护传承非遗技艺为核心打造的特色小镇,地处黄山高新区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符合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导向。

  • 石丽平:在“一带一路”建立非遗驿站让苗绣与世界对话 2020-06-01

    “贵州的民族自主品牌如何在商海中站住脚跟,甚至抱团出海,是贵州民族民间企业面临的新课题。我不仅要把松桃苗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还要让它与世界对话。同时,希望以政府引导、企业唱戏的形式贯通中西,在‘一带一路’建立非遗驿站。”

  • 谈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族人民精神生活和文化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自民间,具有草根与泥土的精神,它们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健康发展是它的主旋律,无论是价值体系、情感内涵,还是伦理道德取向,它都与国家的历史波澜融为一体。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得到国家高度重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指导下、在各级党政领导和文化部门的努力工作下,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国家级、省州级、县乡级和

  • 国家文化部非遗中心考察鸣生亮武学研究会保护非遗情况 2020-06-01

    2018年11月26日,文化部非遗司管理保护部张勍倩主任率专家一行四人,到北京市大兴区考察北京大兴呜生亮武学研究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吴式太极拳的情况。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所传承申报的吴式太极拳已于2009年和2014年先后被评为市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作为保护单位,在张全亮会长的带领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吴式太极拳的传承、发展、保护工作阔步直前,不断出现令人振奋的新局面。

  •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和非遗保护立法调研 2020-06-01

    3月7日至13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组成立法调研组,赴广东省、福建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专项调研,调研组先后与两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门召开了座谈会,实地考察了广州、佛山、泉州、厦门等地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创新及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情况。

  • 浅谈"传统戏剧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班"感悟 2020-06-01

    2018年10月16日“第二期江苏省传统戏剧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班”开班。转眼,培训班的学习交流活动已经告一段落。回想起这段重回校园、重回课堂的美好时光,和昔日的同窗、老师们一起在戏曲艺术知识的殿堂里徜徉,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艺术、实践的认识与理解。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同时也倍感荣幸!本次研培班培训的宗旨是“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这充实的一个月课程,我们先后学习了“理论知识”类:《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索与实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解读、《中国戏曲简史》、《戏曲概论》、《剧目读解》等课程让我增长了相关文化知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和分类,更深入了解戏曲的起源、形成,及戏曲特征“程式性、虚拟性、写意性”的美学表现手段,明确了戏曲的当代价值,增加文化的厚重感和人民的归属感,提高了民族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