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49)

共检索到 349 条数据

  • 非遗视域下的高校艺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人民继承和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和民众生活紧密关联,属于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除此之外,还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与命脉,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人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拥有责任和义务,为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进行竭尽全力的保卫。在进行高校艺术专业的教学中,将“非遗”适宜的融入其中,帮助艺术生汲取民间的艺术养分和开拓自身文化视野,从增强学生本身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强化而言,具备十分深远的意义。本文在非遗保护视角下以培养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进行分析,旨在为更多的同行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 数字媒体时代胶东剪纸创新发展及传承思考 2020-06-01

    胶东剪纸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造型具有自身地域特色,同时反映当地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富含胶东人民的思想与情怀。数字媒体时代下,胶东剪纸在保留原生态剪纸门类的前提下突破瓶颈,结合时代进行改革创新,融合产业、教育等进行产、学、研多方位发展。以上为其他剪纸类非遗的发展提供技术路线及经验参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 2020-06-01

    作为文化大国,和"非遗"大国,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一直较为重视,发展至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新时期,服务型政府的新理念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即政府应当在这其中起到实质性的主导作用.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尚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物质文化遗产数目、种类较多,但影响不大;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财政保护出现中央与地方的失衡;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固化,方式单一.基于此种问题,本文从目前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角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以期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东莞非遗“茶山公仔”艺术资源及其创新衍生品设计研究 2020-06-01

    东莞“茶山公仔”,于2012年被列入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茶山公仔”最早出现于明朝时期,盛行于明末清初至民国初期,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宝贵的艺术资源,深受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的民众所喜爱。其艺术资源发掘和传承,该文研究的是怎样将高校可根据教学特点将“茶山公仔”的艺术资源利用创新的设计思维,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创衍生产品,使东莞非遗“茶山公仔”艺术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 “非遗”在创新商业模式下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2020-06-01

    非遗指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术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一个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场所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时代之下,都需要能够得到创新性的发展.本文旨在研究非遗在创新商业模式下的保护与发展,试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 原生到重生 ——非遗保护视角下龙舟广作的现代化转型路径 2020-06-01

    在城市文化的同质化影响下,大城市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制作技艺的传承方式亟待创新。龙舟制作非遗的现代化过程中面临年轻技术力量不足、产品创新不易、发展资金受限等问题。为此,年轻技艺者积极探索并寻求突破口。本文从非遗保护的视角剖析龙舟广作转型之路的成效和瓶颈,思考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的时代背景下龙舟广作传承与发展的新机遇,以期为岭南地区龙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 原生到重生 ——非遗保护视角下龙舟广作的现代化转型路径 2020-06-01

    在城市文化的同质化影响下,大城市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制作技艺的传承方式亟待创新。龙舟制作非遗的现代化过程中面临年轻技术力量不足、产品创新不易、发展资金受限等问题。为此,年轻技艺者积极探索并寻求突破口。本文从非遗保护的视角剖析龙舟广作转型之路的成效和瓶颈,思考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的时代背景下龙舟广作传承与发展的新机遇,以期为岭南地区龙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 苏绣艺术在时尚腕表中的创新设计 2020-06-01

    苏绣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苏绣为例在快速迭代发展的新时代中去探索非遗的发展和创新,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来探讨苏绣的历史与特征,并将苏绣与极具现代化风格的腕表饰品进行创造性的融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