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7 条数据
-
桃源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角下的中职服装专业特色课程开发研究 2020-06-01
中职院校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中职院校需要在进行课程开发时,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此,笔者将桃源刺绣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职院校桃源刺绣课程开发进行了分析,首先从桃源刺绣课程开发的意义入手,给出了中职院校开设特色课程的要点,中职院校需要建设非遗教师队伍,进行多方合作共同开发,并加大特色课程开发的资金投入,这样才能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中职院校的特色发展。
-
学校艺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记忆,学校的艺术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确立课程目标、提高课程重视程度、加强师资建设、鼓励学生进行学习等不同方面,以桃源刺绣非遗传承等为例,探讨高职院校通过艺术教育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策略,以期更好地通过学校艺术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
-
罗珺:推动非遗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2020-06-01
身穿精美彝族刺绣服装,头戴一顶马缨花般鲜艳的彝绣帽子,在全国两会现场,罗珺的身影格外显眼,总能吸引代表委员和媒体的注意,这不仅是作为彝族这一少数民族代表的身份象征,罗珺也想通过全国两会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刺绣,推广和宣传彝族刺绣。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云南省刺绣工艺大师、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法人的罗珺,自从记事起就开始做刺绣,特别是近十多年来,这位勤劳的彝族女性一直为彝族刺绣的保护传承工作和做强做大彝绣产业而奔走忙碌。自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每年全国两会,她都带来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的议案和建议,2 0 2 1年,她同样带来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和《关于加快"后疫情"时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两份建议。
-
张小红和她的夏布绣 2020-06-0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在继承传统刺绣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夏布艺术与刺绣艺术,开拓创新,将有着千年历史的江西民间刺绣升华为如今的夏布艺术刺绣,成为江西代表性绣种。而非遗的传播和传承是张小红心中铭记的使命,她自费创建夏布绣博物馆,集抢救、保护、收藏、研究、传习等功能于一体,免费开放,向世人展示着江西刺绣艺术的独特魅力,并为夏布绣的传承提供着全方位的支持。
-
文化产业园区环境下的新疆柯尔克孜族刺绣艺术发展研究 2020-06-01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其中,民族手工艺类的非遗文化因其性质原因受众更广泛,在众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每一个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相对国内许多已经被人们熟知的手工艺项目而言,柯尔克孜族刺绣尚有待被充分了解并挖掘其丰富的艺术价值,它的创作群体多来源于普通牧民,相关产业园多建立在经济水平并不发达的乡镇中。通过对新疆特克斯县阔克铁热克乡及阿克陶县柯尔克孜族刺绣产业园的调研,引发当代柯尔克孜族刺绣艺术文创产业发展的思考,探究其特殊背景下,生产性保护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
黑龙江满族刺绣非遗传承人群体人类学分析 2020-06-01
依据田野调查数据的整理,对黑龙江满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的发展现状做出分析与数据统计,可制定满绣传承人谱系表;借助人类学"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中"相互对比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可对其传承方式绘制出定量分析图表。从人类学视角分析黑龙江满族刺绣非遗传承人群体特征,有助于探究其与母系文化特征的关联、不同区域传承群体对于同一族群的认知差异以及跨地域文化比较下满族刺绣非遗传承人群体的审美趣味与传播路径。
-
针融百家 守正出新——姚建萍刺绣艺术创作馆改造 2020-06-01
设计说明:此设计为博物馆展陈设计,以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苏绣文化为设计初衷,为姚建萍刺绣艺术创作馆绣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了改变创作馆动线不通畅、展区分裂的现状,以“针融百家,守正出新”作为创作理念,将整个艺术创作馆分为“苏艺天工绣大师、风采国礼出国门、金奖佳作融百家、姚绣文创美生活、非遗刺绣入课堂”五个展区,通过姚建萍刺绣艺术来展现苏绣艺术的本真,探寻苏绣艺术的守正创新和未来发展。
-
“非遗”保护,在摸索中前行 2020-06-01
在对“非遗”保护方面,我国所做的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越来越少,有些记忆甚至已经彻底消失却全然不被察觉。几年前的一场官司,苏绣《贵妃醉酒》被诉侵权,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创作理念与现有法律“冲撞”的难题,当事人双方对“苏绣”技艺的知识产权概念的不同解读,引发了一次不小的“地震”。此案引起人们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一方面的确面临着诸多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显露出法律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