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5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59)

共检索到 59 条数据

  • 中国剪纸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源于人类生活、世代传承的文化形态,彰显了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着古代文明精神。目前,世界各国在非遗保护和传播方面投入大量技术、人力等,而若要从根本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需以数字化技术的转型为重要依托。鉴于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为例,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对剪纸艺术进行数字化赋能,可为剪纸艺术带来持续发展、广泛传播及全面保护的能力。

  • 口述史语境下的传承人释义与保护 ——基于山西省“武氏剪纸撕纸艺术”的考察 2020-06-01

    传承人的概念是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发展而出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随人而动、以人为载体的活态遗产,即传承人是民间文化的核心传承主体。传承主体的自我认知、对文化个性的认同及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被认同是活态保护和传承非遗的重要要素。口述史作为研究地方文化的活态口头资料,对于传承脆弱的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而言,利用口述史的方式记录和保存传承人的技艺与记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山西省“武氏剪纸撕纸艺术”的个案考察,回归民间、回归传承人、回归文化传承环境,以口述史的研究方法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互动,将话语权交于传承人主体,探讨“传承人”概念解释,对传承人进行“源头性记录”和“活态保护”。

  • 非遗与婚庆相结合的创新性思考 ——以延长剪纸为例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较为丰富,但大部分非遗的传承和创新路径仍处困境,亟待解决。以延长县非遗为例,一是延长非遗艺术品产品化变现路径尚未完全开发,二是延长非遗产品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鉴于此,本文通过调研延长县非遗工艺——延长剪纸,挖掘其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打造“延长剪纸+婚庆+电商”模式,将剪纸以婚庆衍生品形式进行产业化生产,并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对延长剪纸进行新媒体传播和流量变现。此外,通过“非遗+扶贫”模式,剪纸工艺可带动延长县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工艺,激发内生动力,助力精准扶贫。

  • 摄影对德宏傣族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保护的价值体现 2020-06-01

    傣族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作为傣族民间艺术瑰宝成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并且逐渐得到保护。本文旨通过讨论纪实摄影在云南德宏傣族民间剪纸传承保护过程中作用及价值体现,对纪实摄影与傣族剪纸艺术之间关系进行简要分析,肯定纪实摄影在"非遗"传承和唤起人们关注与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 靖西民间剪纸艺术及其传承发展对策 2020-06-01

    剪纸是一种古老的创造艺术,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靖西是我国壮族人口聚居最密集的区域,当地壮族剪纸艺术历史悠久,且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面对当地剪纸艺术生存发展困境,应以政府为主导,通过人才培养、优化环境、非遗立项、技艺创新等方式,扭转局势,推动剪纸艺术的有效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 新春非遗畅享指南 2020-06-01

    雪地冰天,红火大年。正值春节、寒假双重假期,小伙伴们,是时候放飞自我、畅享新春的时候了。因为春节,家长们讲究传统;因为寒假,小伙伴们推崇新潮。本刊编辑部的大朋友们倡议大家找到最大公约数——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勿拘室内户外,开动所有感官,拥抱传统,畅享新潮。一份《新春非遗畅享指南》是本刊为大家送上的心意和祝福。

  • 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以三江侗族剪纸为例 2020-06-01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众多,文化遗产丰富,各有特色。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越来越稀有珍贵,新的思想和观念改变了人们的传承理念,发展环境变得十分恶劣,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迫在眉睫。另外,当前的保护措施与传承机制还有许多不完善和漏洞的地方,导致大量珍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论文采用田野调查法,对侗族剪纸进行实地考察,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角度研究三江侗族剪纸,分析其价值与现状,并指出问题,最后提出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与措施。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剪纸为例 2020-06-01

    文章重点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并以剪纸为例,列举并分析与非遗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路,指出当代设计可将非遗作为独特的资源和概念,转化为文创产品设计,文中对于非遗与文创设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亦有阐述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