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9 条数据
-
地方高校如何传承区域非遗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界定为:面临“被各社区、群体、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我国是非遗大国,而随着现代生活的演变,传统非遗一方面大受国内外文化消费者的喜爱追捧,一方面又正面临严重的人才危机、传承危机。本文从教育的角度,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后、传承有序的现实途径。希望为读者们带来思考,也带来启迪。
-
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作用及意义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标志,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因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使得其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独特的使命。本文深入分析了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的优势,并探讨了地方高校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的沉淀,是国家、民族文化实力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消亡:文化传承人难以为继,文化样式逐渐减少,技艺创新举步维艰。具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区域性美术馆作用初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中国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近些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各个地区都挖掘、整理、保护、推广了大量
-
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0-06-01
旅游开发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自我生存,重新焕发生机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以特定地域为研究单元,从资源赋存条件、资源开发优势度、市场潜力和开发条件 4 个方面构建了区域非物质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为筛选非遗旅游开发地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
界首彩陶保护与发展的路径与原则 2020-06-0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引导传统手工艺往产业化道路上去发展来解决它生存的困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在保证它的活态传承基础上合理发展经济?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界首彩陶为例,剖析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如何合理利用“非遗”资源,实现繁荣文化与发展经济双赢目的。
-
提升非遗生命力,复兴区域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具有良好的经济潜力与开发价值,其更是人类文明的根源,是研究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资料。为了更好的研究提升非遗生命力的策略,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开展现状,并介绍了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其次对非遗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以及文化产业复兴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希望为各地更为理智的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其生命力与可持续性创设条件。
-
论新时代区域性艺术类“非遗”应用传承的发展策略* 2020-06-01
应用性保护解决了“非遗”当下存在的合理性,激活其外在商品层面的市场经济价值,通过其自身的市场价值的体现,使之能够有自我造血的能力。然而,从固化的保存到应用激活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市场的商业化,传承生态的断裂,协同共享和开放性意识不够,造成的文化艺术精神实质的迷失,社会性的共同应用的缺位。加之,文化自信的不足,造成了国际性的宣传力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探究其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根源,探索新时代区域性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应用传承发展策略,无疑成为当下极其重要的问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区域文化软实力建设 ——以国家非遗“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以2006年首批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例,挖掘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独特的文化价值,分析当前非遗保护和社会利用工作的成果和局限,由此提出了提升辽西区域文化软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具体对策。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具有融合蒙汉民族文化和粘连历史地理文明的文化价值。当前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出版了十二卷本《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社会利用工作存在较大空白,亟待填补。非遗保护是坚实基础,社会利用是灵魂生命。两方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