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9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98)

共检索到 98 条数据

  • 不起眼的麦秆变身记 2020-06-01

    4月17日,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行的一项非遗推广活动上,一名65岁的妇女将自己手工编织的麦秆花篮摆上了展台,引来游客驻足观赏。"哇,手工好精细!"围观的人们忍不住赞叹。花篮的主人,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保麦秆花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黎奎鲜,她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学习麦秆花篮技艺,40年来,靠着一双巧手,她将不起眼的麦秆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花篮。

  •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博物馆建设研究 2020-06-01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数量庞大,是一座资源丰富的矿藏,在全省对文博事业、非遗保护日益重视的环境背景下“,非遗+博物馆”的模式优势凸显,应利用好非遗资源,充分利用博物馆这一文化展示平台,让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贴近大众,进而盘活主题博物馆现有存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承。

  • 壁画保护修复:人才严重匮乏 2020-06-01

    中国是世界上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壁画更是其中十分耀眼的瑰宝,但保护现状面临诸多问题。“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再次列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见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问题仍是国家文化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正如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在两会上所言:全国有许许多多文物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需要更多“文物医院”和“文物医生”。而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文物保护修复人才严重匮乏。

  • 从花甲到垂髫,让非遗走进生活 ——2018“锦绣中华”圆满落幕 2020-06-01

    6晚11场,再次走近"锦绣中华"——6月4日~9日,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圆满闭幕。在闭幕秀"苎梦东方"的现场,人潮涌动。从满头银发的花甲老人,到童声稚气的垂髫幼儿,一场全民参与的非遗服饰秀,随着每一套服装的出场,时时传来阵阵惊叹6天来,艺针忆绣、白鹭为霜、白蛇惊变、布衣经纶、云想彝裳、木真湘韵、苗净千寻、挑绣之韵、采蓝之忆、流光溢彩、苎梦东方共计11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服饰秀展演,选取非遗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实例,展现振兴中国传统工艺、非遗走进美好生活的盛况。

  • 李佩卿·景泰蓝 2020-06-01

    月坛传艺荟,全称北京月坛雅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艺荟,坐落于北京月坛,是一家汇集国内顶级手工艺大师及其传世精品的非遗艺术博物馆.

  •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博物馆的展陈方式及未来发展——南京博物院非遗馆的展陈案例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存,是人类每个民族内心深处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寄托。它对于全世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当今对博物馆功能的重新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慢慢的开始走进了国内各个博物馆与广大观众见面。但从其展陈方式及发展趋势上看,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结合南京博物院非遗馆的展陈实例分析探究非遗项目展陈方式、选择对象等内容,为优质化的非遗文化遗产展陈提供理论参考。

  • 技能园丁的非遗文化之美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华珍 2020-06-01

    巧手,花绷、绣布和彩线,编制传奇。一针一世界,一绣一繁华,非遗之美跃然于绣品,集羌绣、嘉绒藏族编织、挑花刺绣3项工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获多个国际国内大奖,作品被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坦桑尼亚前总统费卡亚·基奎特、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等多国元首及博物馆收藏。让我们一同走进藏羌绣技能大师杨华珍非遗文化美奂绝伦的天地

  • 非遗公众活动:强化博物馆非遗传播效应的思考——以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个案分析 2020-06-01

    2007年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将博物馆的工作对象外延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确指出博物馆要成为保护、研究、传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力量。因此博物馆有责任和义务利用博物馆平台优势探索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科学方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二条中提到:"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