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9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98)

共检索到 98 条数据

  • 英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成功经验及本土化启示 2020-06-01

    英国政府和国民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呈现活态保护和传承的特征:引入生态博物馆的管理理念,扩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公学教育中融入了大量英国本土体育文化,使英国悠久的体育非物质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采用分散立法方式的采取不但保护了有形遗产,同时也很好地保护了同这些遗产共生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国对体育历史遗迹的深度保护,使体育非物质文化的存在有形可依。英国经验的借鉴意义:应采用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加强体育博物馆教育同学校教育的结合,才能使博物馆体育文化活起来;经典优秀的体育非遗项目走进校园,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扩大这些优秀遗产的传承基础;采用分散立法的方式,制定优秀体育非遗项目的单行法规,使这些优秀遗产的保护有法可依;注重体育历史文化器物层面的保护,做到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保护的结合,等。

  • 徽州竹编 2020-06-01

    徽州竹编,作为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性项目,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走进黄山市博物馆,一件清朝的竹丝编夏衣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件衣服为竹质,竹丝纤细光滑,柔软有弹性;衣领、袖口、边沿用白线镶细边;圆形小纽扣两两对称,如同蝴蝶结。这件技艺精湛的竹丝编夏衣,清凉、舒适、美观,可谓竹艺界的珍品。

  • 月历 2020-06-01

    2021.01.01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首次对外开放2021年元旦,历时四年建设、布展,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开始试运行,免费向观众开放。西藏非遗博物馆将“和而共美、慈而共享、华而共妙、匠而共艺、乐而共悦、健而共威”六大主题贯穿于九个非遗大项中。

  • 跨学科视域下的博物馆非遗类展陈——以“云泽芳韵土布展”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新时代博物馆功能的又一重要体现。如何做好非遗事项的展陈,如何通过有形、静态的“物品”呈现非遗无形、活态的“信息”,这是博物馆学与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综合研究的要求与趋势。“云泽芳韵土布展”通过两位女性非遗传承人的手工织布作品来讲述其个人生命故事,更好地呈现“物”与“人”的关联,使观众于观展过程中,不仅能了解非遗技艺,提升非遗保护意识,更能通过对他人生命故事的解读,完成自我生命的观照与思考。此案例可以为更多的博物馆非遗类展陈提供参考。

  • 非遗,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2020-06-01

    与风景名胜区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旅游纪念品相比,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更加鲜明的个性。走出博物馆的非遗迅速赢得市场,"活"了起来。但要实现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跨越,必须持续不断地创新,紧紧抓住市场和年轻人

  • 博物馆开展传统岁时活动实践探索 ——以南博“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例 2020-06-01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性的常设机构,向公众开放,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2007年版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将无形遗产(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到了博物馆工作范畴之中。为顺应新时代博物馆功能的变化,南京博物院在二期改扩建工程设计时,将非遗馆纳入到“一院六

  • 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即为推进我国民间宝贵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有别于传统文化保护.由于非遗的特殊情况,不易于博物馆收藏、呈现,所以我国鲜有针对非遗展示的民间艺术博物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等信息技术在非遗保护中得到了一定推广,并收获了良好的应用成效.由此可见,对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阐述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的内涵特征,对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旨在为如何促进非遗保护的有序开展提供一些思路.

  • 东阳木雕构建中国老故事的舞台 2020-06-01

    在我们平常的意识中,有很多项传统手艺都顶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响亮名号,但最终却变成濒危"物种"。而在浙江省东阳市,有一种名为"东阳木雕"的手艺,常常被用来修复各类古建筑、建造私家园林和高端民宿,在它大放异彩之际,当地人甚至还专门为它建立了一座博物馆。至此,东阳木雕已经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非遗活化石"。手艺人吴永旦在18岁时,从来没想过自己日后能成为古建筑看护人,而且在华东地区声名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