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8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88)

共检索到 388 条数据

  • 高校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发展的策略探究 ——以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具有的教育、健身、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有利于高校打造特色品牌,但是目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存在着文化冲击、利益至上、传承方式单一等困境,难以发挥培养专门人才、铸造灵魂的主体作用,文章以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究高校与体育非遗项目协同发展的策略,通过公共体育必修课程引入、体育专业课程对接和借助高校赛事推广等策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与双赢发展。

  • 互联网+文创:走出传统非遗创新性发展的困境 ——以湖南木偶艺术为例 2020-06-0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非遗保护和文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名列世界第一,具有不可估量的无形价值。诸如湖南木偶艺术等优秀的非遗资源,不仅是中国的民族记忆,更是世界的宝贵财富,然而其传承却普遍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困境。立足新时代,基于"互联网+"的产业新需求,通过个性化定制、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包装、VR/AR技术应用等创新手段,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探索一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让文创产品讲述中国故事,让中国非遗享誉全球。

  • 珠海市斗门区国家级非遗装泥鱼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装泥鱼习俗是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一项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习俗,起源于清乾隆三十年,至今已有240多年历史。2011年装泥鱼习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本文对装泥鱼习俗进行溯源与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基于保留传统文化精髓走文化创新发展探寻传承与发展空间,提出要拓宽思路,紧跟时代潮流,在保留其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走文化创新发展道路,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和挖掘力度,为传承与发展非遗文化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 浅谈慕课在非遗保护领域中的发展作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精髓表现,不仅是我国文化历史的传播载体,同时也是我国灿烂文明的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传承与发展意义。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与传承性,国家政府针对非遗保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与创新手段。其中,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教育手段,在某些层面上可以为非遗保护领域与发展领域提供全新的契机,基本上可以达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慕课在非遗保护领域中的发展作用进行分析与阐述,以供参考。

  • “双遗”保护语境下木偶融入武术课程研究 2020-06-0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木偶等"非遗"项目的开展过程以及面临一些基本性问题进行探讨,如政府发展力度意识薄弱、传承者传承意识匮乏、传承技术体系褪却等问题,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语境下思考如何发展武术与木偶文化,即武术与木偶的双遗项目通过学校课程平台围绕传承与发展两方面路径发展传统文化,其实施过程中在面对比较棘手的问题也得到相应的解决,则借助"融合—创新、传统—现代"等时代话语延续传统文化,从中不仅使传统文化进一步得到继承,而且也使现代文化得以发展。

  • 浅析如何做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2020-06-01

    我国是文明古国,在历史长河中沉淀着许多优秀文化遗产.面对得以留存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积极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肩负起文明传承和发展的使命.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被活化;同时,还要从我国目前非遗保护工作实际出发,分析探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 文创产业背景下非遗产品的现状与发展 2020-06-01

    汉秀作为湖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传承价值。为了使非遗汉绣能够更好的推广和传承下去,文章从汉绣发展的实际现状出发,分析了非遗汉绣在推广和传承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在文创产业背景下如何使非遗汉绣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传承的方法。

  • 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几点做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文化印记,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百姓物质生活变得充裕,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非遗文化正可以借着这块肥沃的土壤继续发扬壮大。